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经济行为都需要一定的地理空间作为载体。准确把握经济行为的差异化,空间结构的演化特征和规律,科学地评估其背后的影响机制,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一个地区经济的变动会带来空间布局的变化,因此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也是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变的进程。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门户、交通枢纽和文化高地,云南省经济增长空间结构的优化对改善区域经济的不平衡不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县域作为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单元,其发展对国民经济有重大意义。本文以云南省129个县级行政单元为基本研究单元,首先系统地梳理了区域经济增长、空间结构及经济增长空间结构发展理论和相关研究文献,并在分析云南省经济增长总体进程的基础上,将2003-2019年分为3个阶段。其次利用GDP增长率和GDP增长贡献率指数两个指标,基于“点”要素、“线”要素和“面”要素对云南省经济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演变进行分析;基于自然断裂法(Jenks)和位序-规模法则对各主要节点和各主要发展轴的经济增长率及贡献率进行空间上的等级规模演变分析;利用ESDA对云南省经济增长的空间格局演化进行了探讨。最后针对影响云南省经济增长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进行了一般分析和计量分析,进一步挖掘了云南经济增长空间格局的内在机制,为云南省逐渐摆脱不平衡发展,对于推动云南省经济的提质增效与转型升级发展路径规划制订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意义。
从各主要节点的GDP增长率来看,增长差异在2003-2019年有缩小的趋势,且经济增长较快的节点存在变动特征;首先利用自然断裂法对各主要节点的经济增长率进行等级规模划分,结果为:“2-4-7-3”—“3-4-6-2”—“1-6-7-2”;然后利用位序-规模回归对各主要节点的等级规模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各主要节点经济增长的规模分布比较分散,首位度较低,核心节点不明显。从各主要节点经济增长对云南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差异较大,且对云南省经济增长贡献较大的节点主要为昆明市主城区;位序-规模回归结果表明各主要节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规模结构较集中,且首位度较高。
从各主要发展轴的GDP增长率来看,经济增长较快的发展轴(一级发展轴)存在变动趋势,一级发展轴的不断变化表明云南省缺乏核心发展轴。从七条发展轴的经济增长贡献率来看,2003-2012年对云南省经济贡献最高的发展轴(一级发展轴)是昆明至磨憨辐射泰国曼谷发展轴,2012-2019年对云南省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的发展轴市昆明-保山-芒市-瑞丽发展轴。
从“面”要素的角度出发,云南省129个县市区的经济增长差异呈缩小态势,在三个时段均维持在较低水平的均衡,核心增长县域不明显,等级规模演变为:“2-22-49-53”—“1-80-41-7”—“20-47-44-18”;经济增长重心由禄丰县迁至楚雄市,迁移速度较快,但空间分布在方向上不明显;根据经济增长率的Morans I值,云南省经济增长的集聚程度不断减弱,高值区域不断地分散;GDP增长的热点区域大多分布在云南省的外围,存在变动特征且热点的转换速度较快。从贡献率指数的角度看,核心县域突出,对云南省经济增长贡献较大的县域单元主要为官渡区、红塔区、麒麟区和昭阳区,且扩散效应较强,等级规模演变为“4-14-32-79”—“5-14-40-70”—“5-18-45-61”;从贡献率的重心移动轨迹来看,由安宁市迁移至禄丰县,空间格局分布在南-北方向上呈增强的态势。根据贡献率的Morans I值,各县域单元对云南省经济增长贡献率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更多的不稳定性;贡献率指数的热点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且变动不明显。
运用空间面板回归,选取云南省各县域的产业发展水平、人口增长状况、政府干预、市场发育程度、区域发展策略5个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以云南省129个县(市)区的GDP增长率为因变量,进行影响因素分析。云南省经济增长空间结构影响因子分析显示,第二三产业发展水平、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以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提高对云南省经济增长及集聚具有较显著的促进作用,有利于云南省集聚空间结构的形成。人口增长情况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大。
县域作为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单元,其发展对国民经济有重大意义。本文以云南省129个县级行政单元为基本研究单元,首先系统地梳理了区域经济增长、空间结构及经济增长空间结构发展理论和相关研究文献,并在分析云南省经济增长总体进程的基础上,将2003-2019年分为3个阶段。其次利用GDP增长率和GDP增长贡献率指数两个指标,基于“点”要素、“线”要素和“面”要素对云南省经济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演变进行分析;基于自然断裂法(Jenks)和位序-规模法则对各主要节点和各主要发展轴的经济增长率及贡献率进行空间上的等级规模演变分析;利用ESDA对云南省经济增长的空间格局演化进行了探讨。最后针对影响云南省经济增长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进行了一般分析和计量分析,进一步挖掘了云南经济增长空间格局的内在机制,为云南省逐渐摆脱不平衡发展,对于推动云南省经济的提质增效与转型升级发展路径规划制订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意义。
从各主要节点的GDP增长率来看,增长差异在2003-2019年有缩小的趋势,且经济增长较快的节点存在变动特征;首先利用自然断裂法对各主要节点的经济增长率进行等级规模划分,结果为:“2-4-7-3”—“3-4-6-2”—“1-6-7-2”;然后利用位序-规模回归对各主要节点的等级规模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各主要节点经济增长的规模分布比较分散,首位度较低,核心节点不明显。从各主要节点经济增长对云南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差异较大,且对云南省经济增长贡献较大的节点主要为昆明市主城区;位序-规模回归结果表明各主要节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规模结构较集中,且首位度较高。
从各主要发展轴的GDP增长率来看,经济增长较快的发展轴(一级发展轴)存在变动趋势,一级发展轴的不断变化表明云南省缺乏核心发展轴。从七条发展轴的经济增长贡献率来看,2003-2012年对云南省经济贡献最高的发展轴(一级发展轴)是昆明至磨憨辐射泰国曼谷发展轴,2012-2019年对云南省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的发展轴市昆明-保山-芒市-瑞丽发展轴。
从“面”要素的角度出发,云南省129个县市区的经济增长差异呈缩小态势,在三个时段均维持在较低水平的均衡,核心增长县域不明显,等级规模演变为:“2-22-49-53”—“1-80-41-7”—“20-47-44-18”;经济增长重心由禄丰县迁至楚雄市,迁移速度较快,但空间分布在方向上不明显;根据经济增长率的Morans I值,云南省经济增长的集聚程度不断减弱,高值区域不断地分散;GDP增长的热点区域大多分布在云南省的外围,存在变动特征且热点的转换速度较快。从贡献率指数的角度看,核心县域突出,对云南省经济增长贡献较大的县域单元主要为官渡区、红塔区、麒麟区和昭阳区,且扩散效应较强,等级规模演变为“4-14-32-79”—“5-14-40-70”—“5-18-45-61”;从贡献率的重心移动轨迹来看,由安宁市迁移至禄丰县,空间格局分布在南-北方向上呈增强的态势。根据贡献率的Morans I值,各县域单元对云南省经济增长贡献率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更多的不稳定性;贡献率指数的热点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且变动不明显。
运用空间面板回归,选取云南省各县域的产业发展水平、人口增长状况、政府干预、市场发育程度、区域发展策略5个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以云南省129个县(市)区的GDP增长率为因变量,进行影响因素分析。云南省经济增长空间结构影响因子分析显示,第二三产业发展水平、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以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提高对云南省经济增长及集聚具有较显著的促进作用,有利于云南省集聚空间结构的形成。人口增长情况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