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公共空间塑造研究——以香港和上海为例

来源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zh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空间的塑造是一个较为广泛研究的研究课题,本论文选取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的公共空间这个相对特殊的区域进行研究,因为该区域内公共空间的塑造既受到轨道交通的影响,又与该区域内的城市性质有极大关系。在对轨道交通站点与站点地区相互关系的研究中,本文选取了三个方面作为衡量站点地区公共空间的评价指标--功能性、可达性、联系性。公共空间的功能性主要是指站点地区城市土地利用的类型和布局;可达性主要是指站点地区与城市其他区域的交通联系,涉及到各类交通设施的类型和布局;联系性是指研究范围各类城市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即步行系统和道路系统在站点地区内的布局。   在技术路线上,论文选取了以轨道交通站点为圆心,500m作为半径的一个理想的圆形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定义为站点地区;按照轨道站点的区位及站点地区内主要城市活动类型对轨道交通站点进行分类,即城市中心站点、邻里站点、旧城区站点、郊区社区站点和综合交通站点。限于篇幅本论文重点研究了城市中心站点和郊区社区站点地区公共空间的塑造情况。根据研究需要,论文进一步将站点地区500m的范围细分为三个区域,即核心区(0-200m)、中间区(200-400m)、边缘区(400-500m)。论文采用了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的手法,从公共空间的功能性、可达性和联系性三个方面入手,对香港和上海的对应案例进行量化分析,并归纳总结出两种类型站点地区公共空间塑造的特征,比较其差异性;最后通过归纳和演绎,对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公共空间塑造的一般性原则进行了探讨。
其他文献
学位
渝南黔北地区乡村聚落是当地千百万农民生活和劳动的物质载体,也反映着当地独特的农业文明和地域特征。随着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当地许多村落为适应旅游发展需求,正在进行着大规
本文立足于当前我国新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诸如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西部大开发的推进、遗产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及环境与生态问题的日益突出等),选取丽江古城这一极具典型性的少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我国土地、住房等制度的改革使城市发展模式发生变化,城市的空间结构发生巨大改变。资源型城市作为我国主
随着中国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城市和社会也面临着转型。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城市空间的一部分,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理应得到更多的关注。目前国内的公共空间存在着一系列
泸沽湖风景区以其风光秀丽的高原湖泊景观和神奇、独特的摩梭风情闻名中外,分别被国务院和四川省批准为风景名胜区。随着泸沽湖风景区知名度和旅游热度以及旅游者的需求层次的
学位
在建筑理论与实践中,往往很少有从空间本体来进行研究的理论学说和方法论体系,建筑设计常常要依赖于建筑师的感觉和经验。空间句法理论的开创即从空间本体入手,以其空间量化的方
论文研究的中心思想是可持续发展的社区空间形态与模式。首先通过社区概念内涵的解析,提出“居住”与“支持功能”的二元关系,认为二者地域关系的离散是造成诸多现代社区问题的
目前全国老龄化趋势日渐加剧,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同时也给老年居住建筑的设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而我国养老院设计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发展相对滞后。基于这一背景
城市建设用地扩展需求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种需求的综合反映。合理的城市建设用地扩展需求研究成果能够保持土地利用系统的良性循环,提高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率,促进城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