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使得城市不透水区域的面积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导致雨天特别是暴雨天气时产生大量的地表径流通过下水道直接排放到城市水体中,径流携带的来自城市路面沉积物、重金属、营养物、毒性有机物等污染物成为城市受纳水体水质下降的主要污染源,因此城市径流污染是典型的城市非点源污染。本文以南昌市城区为研究区域,对不同功能区径流污染过程与防治措施进行研究,重点研究了径流中污染物的变化规律、并采用模型估算了径流中污染物的负荷量,根据所分析的地表径流中污染物的变化规律,提出了适合南昌地区的径流污染防治措施。通过对径流样品的分析发现,南昌市区不同功能区径流中污染物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时间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整个降雨过程中,径流中污染物的瞬时浓度存在有很大的变动性,不同功能区污染指标的时间变化存在有一定的差异,工业区、商业区和居民区的污染指标浓度会呈现比较明显的衰减规律,交通区衰减规律不是很明显,存在有较大的波动性。论文通过计算径流中污染物的事件EMC值,对城市降雨径流污染指标进行定量分析。污染物的EMC值在不同功能区的浓度都比较高,并且在不同功能区其分布有很大的差异,TSS、CODcr、NH3-N、TP的EMC值在四个功能区的顺序为:交通区>商业区>居民区>工业区;重金属在工业区的EMC值是最高的,其次是交通区和商业区,居民区最低。通过采用城市降雨径流污染负荷估算模型,对南昌市径流污染指标负荷量进行估算,在对不同功能区的径流污染指标的估算结果表明,TSS、CODcr、NH3-N、TP、Cu、Zn、Pb、Cd等指标的负荷量最高出现在交通区;在不同的降雨强度下,污染物的负荷是不一样的,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而变大。最后论文根据生态规划原则,提出了采取景观格局优化、雨水资源化等措施来防治南昌城区的降雨径流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