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2004年-2005年我院262例血流感染的病原菌特点、科室分布,高危因素及粗死亡率。
方法:选择我院2004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间血培养阳性的262临床确诊的血流感染病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结果:262例血流感染病血标本培养共分离出292株病原菌,革兰阳性菌分离率(57.19%)高于革兰阴性菌(35.96%),前8位的病原菌分别为凝固酶阴性菌球葡萄119株(40.75%)、大肠埃希菌43株(17.73%)、真菌20株(6.85%)、金黄色葡萄球菌18株(6.17%)、克雷伯菌属16株(5.48%)、鲍氏不动杆菌属16株(5.48%)、链球菌16株(5.48%)、肠球菌14株(4.79%)、铜绿假单孢菌11株(3.77%)。发生血流感染前5位科室依次是ICU96例(29%)、血液科40例(15.27%)、感染科40例(15.27%)、普外科22例(8.4%)、肿瘤内科21例(8.01%)。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致血流感染在ICU、血液科、感染科、肿瘤内科的分离率较高(36.97%、15.13%、14.29%、14.29%);大肠杆菌血流感染在血液科、ICU、感染科、肿瘤内科分离率较高(23.26%、18.6%、18.6%、9.3%);鲍氏不动杆菌主要发生在ICU和普外科分离率为(50%、50%);真菌血流感染主要发生在ICU、普外科和血液科,其分离率分别为(20%、15%、15%);非发酵菌主要发生在ICU(48.57%)。血流感染的粗死亡率为17.5%。46例血流感染死亡病例前5位的病原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1株(38.89%)、非发酵菌8株(14.81%)、肠球菌8株(14.81%)、热带念珠菌5株(9.26%)。老年患者;具有严重基础疾病、糖尿病、肿瘤患者;ICU患者;受侵袭性操作、广谱抗菌药物治疗,免疫抑制剂治疗患者仍是血流感染的高危因素。
结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真菌是引进血流感染的最常见致病菌。ICU是血流感染高发科室。血流感染死亡病例最常见的病原菌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非发酵菌、肠球菌和热带念珠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