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应用流式细胞技术(Flow cytomertry, FCM)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 ELISA)检测40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及2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水平,探讨两种化疗方法化疗前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及与化疗疗效的关系,为临床化疗患者实施综合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结果表明:1.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CD3+、CD4+细胞百分数及CD4+/CD8+比例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CD8+T细胞、CD4+CD25+T细胞则高于健康组(P﹤0.05),且与临床分期有关。在化疗后的第一周,两组患者均呈现免疫抑制状态,紫杉醇组患者直至化疗后第三周外周血CD3+、CD4+及CD4+/CD8+比例渐渐升高,CD8+T细胞、CD4+CD25+T细胞较前下降,细胞因子VEGF水平较化疗前升高,化疗后第五周接近化疗前水平。吉西他滨组患者化疗后第二周外周血CD3+、CD4+及CD4+/CD8+比例较化疗前有所升高,CD8+T细胞、CD4+CD25+T细胞较前下降,至化疗后第三周,患者外周血CD3+、CD4+及CD4+/CD8+比例明显升高,甚至可接近正常水平,CD8+T细胞,CD4+CD25+T细胞则快速下降(P﹤0.05),化疗后第四周两组患者外周血CD3+、CD4+及CD+4/CD+8比例虽有所下降,CD8+T细胞百分数,CD4+CD25+T细胞上升,但与化疗后第一周相比幅度均减少,化疗后第五周,两组患者T细胞免疫水平又上升。2.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外周血VEGF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并与临床分期有关。化疗后一周,外周血VEGF水平较前下降。化疗后第二周起两组患者外周血血清VEGF水平逐渐下降,较紫杉醇组相比吉西他滨组化疗患者血清VEGF水平下降更显著。3.化疗2周期结束后评定疗效,40例化疗患者中化疗有效者20例(完全缓解11例,部分缓解9例),无效组17例(稳定7例,进展10例),有效者在化疗后第二周起CD3+、CD4+及CD4+/CD8+比例持续升高,CD8+T细胞、CD4+CD25+T细胞数量下降,差异有显著性,而无效者CD3+、CD4+、CD8+T细胞百分数及CD4+/CD8+比例无明显变化,细胞免疫呈抑制状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肺癌患者临床分期的增加,机体T细胞免疫功能进一步受到抑制,通过化疗可不同程度的促进其功能的恢复,而对于化疗无效组T细胞免疫功能却未得到改善,甚至持续低下。吉西他滨组在化疗后第二周起有效组细胞免疫功能状态逐渐恢复,第三周恢复最明显,第四周虽有所下降但会快速上升,到第五周甚至可接近或超过正常组,有效组VEGF水平持续降低,无效组则上升。而紫杉醇组化疗后第二周仍处于免疫抑制期,第三周后有效者细胞免疫功能才回升,到第五周可接近化疗前水平。外周VEGF水平变化与吉西他滨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似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对化疗后短时间内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善更明显,持续时间长。由此提示:动态监测化疗后机体T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及相关因子的变化对疗效评估及制定综合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