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IP定位的网络特性分析

来源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78217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实体IP定位(简称IP定位)是指通过多种技术手段估计配置有IP的网络实体(如路由器、终端主机等)的地理位置。开展IP定位及相关技术的研究,可为基于位置的服务推广、敏感网络目标定位、网络诈骗与恶意攻击行为研判取证、网络态势感知等提供技术支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目前,随着研究的深入,在现有的定位方法中,基于网络测量的IP定位成为主流方法,对于该类方法,区域性网络拓扑构建以及基于特殊结构的区域拓扑分析十分重要。然而,传统的网络拓扑相关研究很少聚焦于IP定位,所获取的拓扑区域性不强;对区域性拓扑中包含的具有城市归属性的不同特殊结构尚缺乏深入的分析研究。为此,本文基于实际互联网环境下的时延、路径等网络特性的分析,并围绕如何将这些特性应用于区域网络拓扑构建、基于特殊结构的区域拓扑分析以及目标IP定位开展研究,主要工作包括:1、阐述了开展IP定位技术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介绍了当今主流的基于网络测量的IP定位方法;详细的介绍了传统网络拓扑分析的研究进展;分析并指出了在区域网络拓扑构建、基于特殊结构的拓扑分析等方面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2、针对区域网络拓扑边界判定中的边界路由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IP定位的城市网络拓扑边界路由IP识别算法。首先,在目标城市内外部署探测源,对城市内部地标探测,获取时延、路径等信息,从公开数据源获取路由IP主机名信息;然后,计算路由IP间的单跳时延,将城市内部单跳时延最大值作为阈值,同时计算路由IP主机名间的相似度;其次,对于从城市外部探测源获取的路径,从后向前依次将单跳时延与阈值比对,将单跳时延由小于阈值变为大于阈值的IP作为边界IP;最后,对于时延变化不明显的路径,从后向前依次比较前后跳IP主机名字符串的相似度,依据相似度的变化识别路径中的边界IP。在中国、美国的多个城市进行了边界IP识别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基于时延分布的边界IP识别、基于探测路径统计分析的边界IP识别方法,所提算法能够处理的路径比例更高,分别平均提升约106.9%、73.4%,识别边界IP更为准确,获取IP级节点的准确率分别平均提升约51.8%、17.3%。3、别名解析对于准确的获取节点及连接、构建区域网络拓扑,从而支撑特殊结构分析及IP定位非常重要,提出一种面向IP定位的大规模网络的别名解析算法。首先,从公开数据源获取特定目标区域一定数量的已知别名IP与非别名IP样本,部署探测源对样本IP及区域内待解析IP探测,获取时延、路径等信息;然后,为样本IP构造包含时延相似度、路径相似度等四维特征的向量,将样本的特征向量输入分类器,训练分类模型;其次,设计过滤规则,排除待解析IP中部分不可能存在别名关系的IP;最后,对于过滤后剩余的待解析IP,构造其特征向量并输入已训练好的分类模型,得到分类结果。基于来自CAIDA的分布于中国、美国一些地区的百万级样本数据进行了实验测试,结果表明:与现有的Radar Gun,MIDAR,Tree NET等典型方法相比,所提算法的正确率分别平均提高约15.8%、4.8%、5.7%,耗时分别最多降低约77.8%、65.3%、55.2%。4、归属于某一城市的同质地址块可用于目标IP定位,提出一种面向IP定位的同质地址块识别算法。首先,对于特定目标区域,获取多个IP位置数据库位置一致的IP及区域内的地标作为目标;然后,将包含目标IP的/31作为候选地址块,部署探测源对块内IP探测,获取时延、路径信息,结合本文所提别名解析算法对路径中路由IP进行别名归并;其次,根据所设计的判别条件对候选地址块的同质性进行判别;接着,结合本文所提城市网络拓扑边界路由IP识别算法,分析块内IP的城市级位置,对同质地址块是否归属于一个城市进行判断;最后,逐级扩展同质地址块的大小并继续对新地址块进行判别,直至识别出包含目标IP的归属于某一城市的最大同质地址块。在中国、美国的多个城市进行了同质地址块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对同质地址块识别的准确率较高,块内IP位置准确率最高约99.4%,将所识别的同质地址块应用于目标IP定位,对探测可达目标的定位准确率平均约95.7%;将同质地址块应用于网络地标扩展,可明显提升地标的数量,从而提升现有定位算法的成功率。5、特定区域内完整的PoP对于目标IP定位非常重要,提出一种面向IP定位的高完整性PoP划分算法。首先,对于特定区域,获取多个数据库位置一致的IP,结合本文所提同质地址块识别算法获取的地标,作为目标IP;然后,部署探测源对目标IP探测,获取时延、路径,结合本文所提边界IP识别算法,获取区域内路由节点;其次,对路由节点进行子网分析,获取子网IP并继续探测,从探测路径中获取区域内新路由节点,对新节点继续进行子网分析、子网IP探测、路由节点获取,迭代上述过程,直至不再能获取大量新节点;接着,结合本文所提别名解析算法,对区域内所有路由节点进行别名归并;最后,提取大量具有公共节点的Bi-fan结构并划分PoP。在中国河南省、美国佛罗里达州进行了PoP划分及IP定位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PoP-Geo、PoP-NTA等现有典型方法,所提算法获取的PoP包含节点数量更多,完整性更高,分别最大提高约5.2、4.2倍,将这些高完整性的PoP应用于IP定位,失败率最低仅约0.6%,有望对部分探测不可达但路径经过PoP的目标IP进行定位。最后,对全文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
其他文献
当前,“双一流”大学建设成为我国政府、社会、高校、研究者等多方共同关注的焦点话题和实践议题。本研究基于多重制度逻辑理论、组织变迁理论、场域理论等理论基础,将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综合进行文献梳理、政策解读与访谈调研,选取一所行业型大学的特色学科作为研究个案,通过深入梳理与分析该大学食品学科一百多年来历史演进的过程,总结其学科建设的成败得失,揭示行业型大学特色学科发展演进的阶段性特征和规律,挖掘
随着安然、世通等一系列财务舞弊事件的发生,以及萨班斯法案的颁布,内部审计的职责不断延伸,从传统的查错纠弊、保护资产完整等监督职能,向促进组织价值增值等战略性职能转变。我国内部审计协会在《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第1101号—内部审计基本准则》指出,内部审计应“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明确了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目标。学术界广泛关注了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但更多地是对于基本理念的探讨,通过实证
当今时代,软件漏洞被看作一种战略资源受到攻防双方的积极关注,因此软件漏洞挖掘已成为网络安全研究领域的焦点。二进制程序分析技术通过剖析二进制代码的结构、语义和行为自动发现程序的特性,是漏洞挖掘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重点研究与漏洞挖掘相关的值集分析、补丁比对和动态符号执行等二进制程序分析技术,针对这些技术存在的准确率不够、耗时过高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法。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如下:1.针对传统值
构建基于联盟链的高效、安全的分布式物联网网络,对于提高物联网系统协作效率,降低物联网体系运转成本,推动物联网产业技术创新和应用落地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在联盟链应用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然而,到目前为止,基于联盟链的物联网系统性能依然存在瓶颈,链上数据的可靠性无法保证,跨链通信状态机同步仍非常困难,距离实际应用需求还存在很大差距。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针对物联网联盟链数据存储与访问控
当前,网络平台在网络空间中的支配力、影响力随着其技术能力的提升而不断被强化,由于在技术、数据、信息等规制资源上的优势,其已经成为塑造平台内以及整个网络空间秩序的重要主体之一。这背后实质放映的是国家权力向社会转移以及规制主体多元化、规制资源分散化的趋势。在构建网络空间法治秩序的过程中,如何在激活网络平台秩序塑造能力的同时,又使这一本质上属于私人所具有的规制能力符合社会公共利益而不致出现用户权利的侵蚀
贫困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自从有了人以后,人类社会就一直与贫困做斗争。特别是随着人类走向文明进步,社会对弱势群体正给予更多关注。当前我国正以恢弘气魄开展脱贫攻坚战,目标是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显然,消除绝对贫困的脱贫攻坚战完成以后,对贫困的治理并不会结束,避免返贫是下一阶段的艰巨任务,治理相对贫困将是我国一项长期性的重要工程,这既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追求公平
鉴于193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在研究过程中总以象征主义为皈依的简化倾向,为了还原历史原本的丰富性,全面客观地呈现复杂多元的诗坛景观以及“纷繁多向的探索局面”(孙玉石语),即“缪斯的多重面孔”,本文遂以史料发掘为根基,以诗潮考察为切入点,以典型个案探析为重点,运用比较文学中的影响研究法重新介入此项研究,勾勒了此期现代主义诗歌存在的四重被遮蔽的面向。第一章首先解析了与本议题密切相关的基础概念,然后集
本文通过总结了引进梅花在新疆库尔勒地区与原产地在物候、成活率、性状方面表现情况,为新疆库尔勒市推广梅花品种提供理论支持。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京津冀地区城市人口尤其是北京市人口膨胀迅速。产业和人口的不断集聚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年里极大地促进了京津冀地区经济的发展,然而传统产业的粗放式扩张以及人口的过度集聚也给京津冀地区环境资源造成了巨大压力,各种环境引发的问题十分突出。城市的生态环境不仅是京津冀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当前中国城乡经济转型及升级普遍存在的问题。京津冀城
民族互嵌作为民族现象内涵属于历史范畴,但在中国,民族互嵌作为政策话语,是为解决民族问题、协调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而被提出来的。民族互嵌关系是新时代民族互嵌政策话语中未言而明的应有内涵,是民族互嵌理论分析的重要视角。基于“民族交往内含于民族关系,而民族互嵌是民族交往的一种存在方式与表现形式,这决定了民族互嵌关系是民族关系的存在方式与表现形式”理论逻辑,本文针对学界民族互嵌研究比较偏重政府主体而对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