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依托于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名老中医特色治则治法传承研究(任务书编号:2013BAI13802)。通过交叉使用文献资料法、深度访谈法及调查问卷法,收集和整理李士懋教授及其传承弟子对特色汗法的理论论述和评价,丰富和完善特色汗法理论数据库,在此基础上,运用扎根理论分析方法,对李士懋教授特色汗法的基本概念主治病症、应用方法、预后转归等方面进行总结梳理,提炼其学术观点,从而从名老中医本人的主观角度构建其理论体系,为上升为学术思想奠定基础。同时,通过观察法及焦点访谈法对李士懋教授及其传承弟子之间的传承过程、互动过程、感受评价等方面进行资料收集,通过扎根理论分析方法,总结特色汗法的传承模式,并展现参与者对该方法的切身体会和评价,从而为特色汗法传承推广探索可行模式。藉以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为李士懋教授经验传承奠定基础,优化名老中医经验现有传承模式,并为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研究方法提供思路与借鉴。目的:1 梳理构建李士懋教授以特色汗法为技术核心的理论体系和传承模式。2 探索以扎根理论为基础的定性研究方法在名老中医特色治则治法传承中的运用方法。方法:通过实物资料法、观察法、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法、焦点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资料的收集,应用扎根理论方法,通过定性研究软件ATLAS.ti7进行资料的录入统计分析。结果:1 以特色汗法为技术核心的理论体系汗法概念及内涵:汗法是通过发汗以驱逐外邪的一种方法。李士懋特色汗法具有以下特点:(1)必加辅汗三法;(2)必令正汗出;(3)以测汗法评价是否达到正汗出。李士懋特色汗法机理:(1)补:补充人体气血、营卫、津液等正气,使正气不足者阴阳充盛。(2)通:开达玄府,调整气机升降出入的道路,调畅三焦,使不通者得通。(3)温:鼓动阳气,促进发汗。(4)助:以辅汗三法助其胃气、助其发汗、调整汗量。汗法应用范畴:汗法是祛邪之法,针对的病邪为寒、湿之阴邪,其适应范围有:表证与里证以及非表非里证(肌肉、经脉、筋骨)、实证、虚实相兼证及阳虚阴凝证。李士懋教授认为不论寒邪在表在里均可通过发汗法鼓动阳气、祛除阴邪。患者兼有精血、阴阳、津液等的不足,可在扶正祛邪,阳虚阴凝者应用汗法非发汗祛邪而是鼓舞阳气。汗法方药体系:汗法首推麻黄类方,以辛温发散类药物为主。李士懋教授针对寒凝证,专设寒痉汤,即由《金匮要略》桂甘姜枣麻辛附汤加蜈蚣、全蝎组成。虽有此专方,李士懋教授仍主张遵循传统中医辨治理论,方无定方、法无定法,随证治之,临床并不局限于寒痉汤,根据对传承团队的调查,显示汗法常用的方药有:麻黄汤、桂枝汤、桂甘姜枣麻辛附汤、寒痉汤、麻黄附子细辛汤、五积散、小青龙汤等。汗法应用经验:李士懋教授以其平脉辨证为核心辨证方法,将痉脉、疼痛、恶寒作为汗法的应用指征,根据脉象沉取有力无力作为病机虚实的判定标准,以决定是否在扶正的基础上运用发汗法。以测汗法为判定标准,对病情进行判定,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2对特色汗法的科学认识和评价李士懋教授的特色汗法是在全面传承的基础上建立了科学、严谨而富有中医原创思维特点的汗法理论体系。全面传承《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刘河间玄府理论、《医学心悟》、《温热论》、《温病条辨》、《医学衷中参西录》等历代各家关于“汗”的理论及经验,明确了了广义狭义汗法的概念及分类,阐述了汗的本质及汗出机制,提出汗法的辨证要点、临床适用证,制订了汗法最佳标准和使用疗程、禁忌症,形成了完整的以汗法为核心的辨证论治体系。李士懋教授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对汗法做出了理论上的创新:界定了正汗、邪汗的概念;提出了以脉诊为核心的辨证方法;拓展了传统汗法对现代疑难病症的应用范围,将汗法应用于里证、虚证方面,应用于现代高血压、冠心病、膝关节炎、肿瘤等疾病的治疗当中;提出了汗法的最佳标准:测汗法。3特色汗法传承模式传承团队作为汗法传承的切身经历者,认为特色汗法具有真实、有效、科学的特点,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临床应用价值。李士懋教授运用以问题主导式教学理念为中心的传承模式,通过理论教学、跟师出诊、学生诊治老师批改、讨论反思、总结写作的方法,形成了符合中医传承规律的、能够体现李士懋教授学术特色的传承模式。结论:1梳理形成李士懋特色汗法为核心的理论体系和传承方案。2定性研究方法在名老中医治则治法的传承中具有一等程度上的方法学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