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繁露》礼治思想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2cic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董仲舒是汉代著名的经学大师,他以儒家“仁”“礼”观念为核心,融合道、法、墨、黄老等诸家思想,并根据武帝朝社会现实的变化,提出了一整套礼主法辅、德主刑辅的政治理论以及纲常道德规范,试图用“礼”去完成对整个社会的内、外控制,从而实现以礼治国的儒家政治理想。《春秋繁露》是董氏思想的荟萃,是研究董氏思想的权威文献。其以礼治国的思想也集中体现在《春秋繁露》一书中。  首先,天论和人性论是《春秋繁露》礼治思想的哲学依据。天论是董氏一切思想的基础和支撑:天的性格是“仁”,因此天子要行仁义以教化百姓;天有阴阳二气,因此社会中有尊卑之分;天有五行之化,因此朝廷官职设置必须遵循五行之变化规律。“性三品”说,是王者实施以礼治国的人性论依据:民“性未善”,故“王承天意以成民之性为任者也”;根据对礼的遵循程度,把人分为上、中、下三品;“中民之性”是可以通过王道教化转化为善质的。这样一来,礼乐教化就与天人之学相统一,在上规制皇权,在下则教化民众,这也构成董仲舒政治实践的全部内容。  其次,以礼治思想为主导,《春秋繁露》提出了一系列政治理论,并将政治秩序统摄于儒家礼文化之中,完全拉开了儒生走向政治舞台的序幕。一方面,《繁露》继承先秦儒家“正名”思想,指出了“深察名号”对于治理天下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从灾异谴告论、君道观、德治思想、礼法关系等方面,论证了“礼主法辅”政治观念的合理性。同时,书中对汉代政治生活中的礼制和礼仪也有具体的描述,如郊祭之礼、宫室服饰之礼,以及学校制度和选官制度等。  最后,人与人之间合理有序的关系,是社会安定巩固的基础。《春秋繁露》对“三纲五常”思想有深入的阐述,从而将“礼”的观念内化为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习俗观念,实现对人的内在控制。“三纲”分别对君臣、父子和夫妇关系进行了规定,从而使人们在政治生活和家庭生活之中有章可循。“五常”对个人人际交往的原则进行了规定,以仁爱人,以义正我,必仁且智,尊礼重信。“三纲五常”思想在汉以后不断发展,到南宋理学时达到极致。当代“新纲常”的提出是对传统纲常论的扬弃。  《春秋繁露》礼治思想对汉代礼学思想影响很大。东汉的经学权威《白虎通义》,是对《繁露》礼治观的全面深化,它在名号论、五行观念以及纲常理论等诸多方面,都对董氏的礼治思想进行了发展和创造,从而促成了以礼治国政治模式的最终定型。
其他文献
本文梳理了新世纪以来大陆武侠小说的发展历程,归纳了其在美学和文化意识上的特色,指出大陆新武侠在艺术上吸收了其他文学门类和艺术形式的美学要素,思想上则反映了后现代背景下
作为俄罗斯当代著名作家、197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索尔仁尼琴无疑是20世纪俄罗斯作家中令人瞩目的一个。然而,出于历史上的政治原因,以往的评论界都将其泛政治化,对其作品
德育是教育的基础性工程,德育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公民素质的高低。要使一所学校能够培养出当今社会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教育教学工作中就要充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