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耳鸣为无外界声源刺激,而耳内主观上有声音感觉称之。感音神经性耳鸣可分为感音性(耳蜗),周围神经性(听神经)及中枢神经性耳鸣,但难以较明确分开,且常相互混合。目前多认为其为听觉紊乱所致,听觉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的神经自发性放电活动,并被错误地感知为某种声音。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一项研究显示,美国和欧洲发病率约为17%。年龄大于55岁的人群中则高达20%~30%[4],耳鸣者中35%整天都有耳鸣,4%认为耳鸣令人烦恼[5],3%的耳鸣影响睡眠、看书和注意力集中。国内尚无资料,估计全国达1.2亿(10%。祖国医学认为其病因分虚实两类:实证多由暴怒惊恐、肝胆火旺而致少阳经气闭阻,或痰热郁结,壅遏清窍;虚症多因肾精亏耗,精气不能上达于耳窍而致。药物治疗多是通过血药浓度作用于全身,而真正进入听觉系统的药物相对很少,故疗效常不佳,直至目前仍无公认的治疗耳鸣的特效药。针灸目前被认为是治疗感音神经性耳鸣的有效方法,应用针灸治疗感音神经性耳鸣的文献显示其有效率均在90%以上,但是,目前临床上针灸治疗感音神经性耳鸣仍存在两个问题:1、复发率高,我们认为这跟针灸的即时效应有关。2、持续针刺局部穴位易产生穴位耐受性。然而,穴位埋线通过对穴位产生复杂持久而柔和的非特异性刺激冲动,可一定程度上延长针灸的效应,同时,在治疗后期弥补了局部针刺产生耐受性的缺点。因此,开展埋线治疗耳鸣的研究非常必要。目的:应用传统局部针刺结合穴位埋线对感音神经性耳鸣的疗效,探讨穴位埋线对感音神经性耳鸣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从临床具体症状的改善来评价治疗效果。方法:将12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对照组(62例)。观察组接受常规针刺治疗配合穴位埋线,针刺穴取耳门、听宫、听会、翳风、中渚、侠溪,埋线穴取患侧颈夹脊穴;对照组只接受常规针刺治疗。两组均留针30min,期间予以红外线照射辅助治疗。采用耳鸣程度分级表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并使用耳鸣疗效评定标准比较两组疗效,对各种有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86.7%%,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颈夹脊穴位埋线疗效优于单纯传统针刺。患者年龄、是否伴有焦虑抑郁情绪及噪声环境暴露是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