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大力推进治理现代化,城市建设逐渐进入注重内涵式发展的存量更新阶段,“以人为本”的治理和规划理念成为推动城市品质提升的重要抓手和价值回归,该阶段呼吁走向更加适地适时和精细化的社会综合思维。社区是城市社会生活构成的细胞单元,尤其对于城市中心区普遍存在的大量老旧社区而言,其既作为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和重头戏,同时也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区域和矛盾聚集地。我国社区建设历程长期处于城市规划与行政区划“两张皮”的指导下,社区规模的空间划分常常忽略了结合在地特征的差异化人本需求,缺乏与城市治理体系及城市空间规划体系的协同。“人的需求”“服务供给”和“设施空间”三者在基层治理创新行动或社区更新行动中往往片面化考虑,三者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阻碍了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当前社区规模基本以面积和户籍人口进行划分,需求规模、行政划分与空间边界不相匹配。在此背景下,本研究有两层研究目的,一方面,针对现状社区规模矛盾,基于治理创新视角提出社区规模评估方法与优化调整策略;另一方面,研究回归到规划领域引出一个深层思考,即如何解决静态的、前置性规划落地存在的困难,研究提出需要在规划体系末端留出弹性空间,通过治理手段更好地契合多样化的在地差异需求。研究针对老城社区规模划分与现实服务需求的矛盾,重新审视社区内不同人口构成带来的需求差异及其对社区治理品质的影响,从治理创新视角提出基于需求管理的社区服务圈理念和一套更加精细化的、适时适地的社区规模评估方法——“社区管理服务实际需求量测算法”(Community Service Need,CSN),对需求量进行空间图示分析,构建理想的社区服务圈模型。该方法的提出为社区规模调整、社区生活圈构建与社区规划提供新的视角和途径。文中以重庆市渝中区为例,针对实际问题,聚焦社区规模的治理内涵和空间内涵,利用社区服务圈理念和方法,优化了现有规模评估方式并提出空间手段与治理手段相结合的规模调整策略。研究中以“理论指导—认知现状—探索途径—回归现实”的整体技术路线,运用文献分析法、社会调查法、理论演绎与实证研究等综合研究方法,形成如下研究内容:第一章为绪论,开篇解读了当前的研究背景与提出研究问题及愿景,并对相关研究概念进行解析和界定,同时总述了本研究的目的、意义、方法、内容及研究框架。第二章为认识基础,综述和总结了城市中心区社区规模相关理论、政策和多学科研究的趋势变化,利用“需求——供给——空间”三条线索,归纳并分析现状问题和矛盾根源。第三章为概念引入,基于多学科的相关研究基础,引入社区服务圈概念,并探讨了该概念在“需求——供给——空间”三条线索上的基本构成、阶段性特征、层次性特征及其与研究对象的关联性,论述引入社区服务圈概念的价值内涵、目标体系、引入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第四章为方法构建,基于治理视角,从基本思路、评估方法及构建步骤三个方面,建立引入社区服务圈概念的城市中心区社区规模评估与调整优化方法策略,并解析其评估方法与优化原理。第五章中运用引入社区服务圈概念所建立的方法策略,结合渝中区进行个案研究,通过问卷调研、访谈、勘察、统计归纳等方法,分析渝中区在地特征下社区规模优化面临的复杂问题和探究评估与调整方法的适应性运用途径。并展开实证反思,重新梳理社区价值及社区规模中的“需求——供给——空间”内涵,反思在实际操作中的社区规模优化措施和机制如何进行适应性调整,进一步对社区规模研究做出规划思考,探索多方参与及规划师介入的路径。第六章首先在此基础上,总结文章结论,提出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对以后的研究做出展望。总体而言,本研究基于并进一步贡献于社会治理的理念创新和方法创新,总结提出社区规模划分标准的优化建议与弹性规划思考。本研究是在城市发展转型时期,对传统社区规模理念的转型思考,它作为社区更新的完善过程,对我国社区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城市魅力与居民生活品质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