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下水资源是汾阳市杏花地区工农业及居民生活用水的重要取水水源,是实现区内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该地区主要开采杏花洪积扇第四系深层承压水。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区内经济快速发展,需水量大大增加,地下水遭到长期超采,导致该区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超采漏斗波及全区,机井报废、井水水质恶化等一系列问题也相继出现,给当地经济带来极大损失,为此,研究如何利用该地自身条件,快速恢复区内地下水水位,成为了当地政府和人民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有效利用水库弃水资源,修复洪积扇超采区地下水环境为目的,研究利用文峪河水库弃水人工回灌洪积扇超采区深层地下水含水层的可行性。此研究不仅涉及文峪河水库水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也涉及研究区的地下水环境调控与修复问题,对实现该地区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调蓄、修复治理超采区地下水环境和提高地表水资源利用率,最终缓解该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根据前人对文峪河水库在25%、50%、75%和95%保证率下弃水计算及水质分析结论,讨论了25%、50%、75%三种不同保证率条件下(95%保证率下无弃水)水库弃水可利用性,在对研究区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开采历史与现状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实施地下水回灌调控与修复地下水环境的可行性,通过地下水数值模拟预测了不同保证率条件下地下水环境修复的水位变化过程,进而确定了不同保证率条件下的地下水环境修复效果,为该地区超采地下水环境修复及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重要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在25%、50%和75%三种不同保证率条件下,在每年8-11月将文峪河水库弃水引水回灌,回灌四年后地下水水位分别回升45.45m、35.23m和26.37m。其中,25%保证率条件下的模拟结果显示,研究区地下水水位基本可恢复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地下水水位水平。由此可见,利用文峪河水库弃水修复研究区超采地下水环境是可行的,且修复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