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少年运动员是我国竞技武术散打运动发展的希望与未来,是影响竞技武术散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能否培养出高水平的青少年散打运动员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散打运动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在竞技武术散打运动发展中处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准确地了解和掌握青少年散打运动队的基本现状,对青少年运动员培养工作的开展和指导,以及对未来竞技武术散打运动发展的方向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借鉴现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采用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以2011年在辽宁省注册的215名男女散打运动员和14名散打教练员为调查对象,通过对辽宁省青少年散打运动员、教练员、管理人员和相关专家的问卷调查和访谈,针对辽宁省青少年散打运动员培养现状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调查分析与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辽宁竞技体育各项目发展的相关政策存在差异,主管部门对青少年散打运动队的组织管理和竞赛训练重视程度不够,目前辽宁竞技散打运动成绩处于国内较低水平;2、体校筹集竞赛训练资金渠道单一,经费投入有限,后勤物质保障相对薄弱,难以保证竞赛训练基本需求;3、运动队竞赛训练经费严重不足,运动员参加比赛和交流机会较少,难以检验训练成效,严重影响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4、教练员的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基本合理,但专业训练经历、执教经验略有不足,选材科学化程度和科研意识较差,综合执教能力有待提高;教练员参加专业技能培训与继续教育机会较少,不能及时了解全国散打技﹑战术的最新发展趋势,影响教学训练效果;5、运动员参训动机比较积极,但大多数是普通中、小学校学生,其中初学者居多,散打基本功不扎实,专项身体素质较差,实战意识较弱,导致运动员培养周期较长,获得运动成绩较晚,这是辽宁散打运动成绩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6、运动队采取的是“三集中”管理模式,(即:集中学习、集中训练、集中食宿)虽然课程设置有文化基础课,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运动员的文化素养问题,学训矛盾问题依然突出,导致人才资源匮乏,运动员招生与输送循环不畅,生源数量﹑质量逐年下降,造成教练员“有苗就收”的尴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