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的提出,医务社会工作在全国的推广与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目前,医务社会工作已在上海各医院逐步开展实践,为了更好的推进医务社工发展,对医务社会工作者当前的角色定位和角色发挥的状况也成为各医院社工部的主要研究议题。在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的过程中,病房探访服务目前已基本成为每家医院医务社工工作的“标配”。病房探访服务的开展不仅是医务社工融入医院的重要手段,也是医务社工直接开展服务的重要方法。病房探访服务在上海市C医院也开展了多年,是C医院社工部的重点开展工作之一。通过文献的阅读整理,结合自身实践经验,笔者以社工的角色实践为主要落脚点,在C医院病房探访这一服务背景下,基于角色理论研究视角,运用角色实践过程分析框架,着重分析医务社工在病房探访过程中的角色实践情况。在分析过程中,笔者总结了医务社会工作者所承受的来自病房医务工作人员以及病患的角色期待,以及社工自我的角色认知。医务工作人员、病患及其家属对社工的角色期待主要包括病房服务中的情绪疏导者、心理治疗者、病房活动策划与实施者、治疗者与咨询者、帮助支持者、志愿者等。社工对于自身应当承担的角色认知包括:专业服务提供者、需求评估者、沟通者、资源链接者、参与病患康复计划的制定者等。但进行资料分析总结后发现,在病房探访服务过程中,社工所承受的来自医务工作人员、住院病患及家属的角色期待以及社工自我的角色认知与实际社工在病房探访服务中角色扮演有一定的差距,从而造成社工在病房探访服务中的角色距离和角色冲突明显。笔者分析了造成医务社工这一角色实践情况的原因,可能由于社工角色定位不清,人才缺乏,专业水平仍有待提高等相关因素造成,并针对这些原因给出一定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