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恩格斯没有论文化的专著,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化”一词出现的频次也并非很高,其涵义亦不固定,大至人化,小到文艺。但可以肯定,他们虽未形成系统的文化思想体系,却不乏丰富、深邃的文化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最广义的文化等同于“人化”,本文就是以此为研究对象,探讨它的源起、分类、不同类别的“人化”之间相互作用等等问题。就内容而言,马克思恩格斯文化思想的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一、客观条件成熟。首先,物质与社会条件已经成熟。到他们所处的时代,商品经济和工业化生产比较发达,资本主义制度已相当稳定。生存与生产劳动的关联直接地显现出来,物质利益的支配作用越来越明显。分工加重了人对社会的依赖,凸显了劳动的普遍性,任何形式的体力和脑力支出都是劳动。其次,思想史背景也已臻备。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搁置来生关注现世,反对禁欲,强调感性解放,凸显财富的重要性。宗教改革从神学角度肯定劳动的净化和救赎作用,一扫之前基督教对劳动的鄙视,肯定世俗世界。启蒙思想家以自然取代上帝,人是自然的产物,追求幸福是本性,所以通过劳动创造价值。德国古典哲学再进一步,否决自然决定论,人乃自我规定的,意志自由。马克思恩格斯确认人的自由、社会发展与生产劳动密切关联,是上述四阶段思想的逻辑演进和必然推论。二、主观条件卓越。之所以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思想史上最先提出这些观点,有赖于他们卓越的主观条件。首先,思想品格优秀。他们胸怀为人类求解放的崇高志向,具备全面、深厚的学养,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拥有辩证的思维方式,具有顽强的毅力。其次,实践经历独特。他们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具有丰富的革命实践经验,历经频繁的学术论战。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思想有三个最主要的理论渊源。一、维柯提出历史由人创造。文化哲学由维柯发端,自然界不是人创生出来的,但人类世界是人创造的,人类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这些都被马克思恩格斯所继承。二、康德认为人类的一切都是自己创造的。人有感性、知性、理性三种先天特质。人之外的自在之物刺激我们产生感觉质料,先验统觉通过先天直观形式、知性范畴整理这些质料,生成自在之物的现象。一切现象皆在主体之内,都是主体的产物,遵循主体的先天规定,这就是人为自然立法。人的肉体也是现象,遵循自然规律。但理性既非外感官对象,又不服从内感官规定,不归属现象,而是属于物自体。所以,人既是现象又是本体,可以抗拒自然因果律,意志自由,但自由只体现在道德实践中。马克思恩格斯接续了人是双重存在物这一点,人既是自然存在物也是自为存在物,也承认自由领域和必然领域二分,而物质生产是一个必然领域。三、黑格尔提出人是自身精神劳作的产物。康德那里,理性使人自由,但理性从何而来?他认为这超出我们的认知能力,只能存而不论。黑格尔认为,大自然赋予动物灵魂,而意识从灵魂中觉醒起来,自己把自己设定为理性,精神自我生成,这意味着人类是通过自己的精神劳作自我生成的。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从动物进化而来,动物有活动无精神,人既有活动又有精神,所以应是活动产生精神,人类其他的先天特质亦是这样产生的,那么人类就是通过对象性活动自我生成,并走上了无限发展的道路。在所有活动中,物质生产最为重要,制约着人的一切文化创造。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思想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从精神创生世界到存在产生意识的转变。他们以唯心主义文化思想登场,恩格斯是黑格尔哲学的拥趸,马克思所信奉的哲学有过从康德到费希特再到黑格尔的变化。在对黑格尔的反思中,借助费尔巴哈,他们的文化思想从唯心主义转向直观唯物主义。第二阶段,人类的一切皆出自实践创造。费尔巴哈没将对象、现实当做感性的人的实践,而马克思恩格斯迈出了这一步,前进到实践唯物主义的文化思想,即一切文化都是人的实践创造物。第三阶段,物质生产“决定着”其它文化创造。在所有创造活动中,物质生产决定一切其他的活动,如脑力活动、政治活动、宗教活动等等,此便是文化创造的物质生产决定论。这是目的与手段、内容与形式、衍生与被衍生之间的决定与被决定,就是说其他活动与物质生产的状况一致。第四阶段,物质生产“制约着”其它文化创造。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以后,马克思恩格斯反思物质生产决定论,发现其他活动与物质生产可以不一致,如艺术发展与物质生产存在不平衡,经济落后国家在哲学上可以超越发达国家,于是他们将决定论改为制约论,即物质生产“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过程。而且,物质生产与其他活动相互作用,其他活动的反作用力有时大于物质生产的作用力,其他活动就占主导地位,但之所以这样,还是由物质生产的状况造成的。第五阶段,物质生产制约论的展开。他们探讨了文化发展模式的多样性(即跨越“卡夫丁”峡谷);在马克思去世后,恩格斯通过文化人类学研究,确认在原始社会人口生产(血缘关系)占据主导地位;他还从辩证法的角度确认主导因素不断变换。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构建起一个文化思想体系,但他们对于文化有许多论述。将这些论述逻辑地呈现出来,便是其文化思想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文化的源起。人通过对象化活动自我生成,对象性活动的外延大于物质生产,现实中并非只有物质生产劳动创造文化,其他实践活动也衍生文化。二、文化的分类。对象性活动创造文化,对象性活动的结果便是物质、关系、精神、制度四类文化,这些是非行为文化;对象性活动中那些超出自然规定的才算得上文化,就是行为文化,行为文化二分为物质生产与非物质生产。若以其它标准从外部对其分类,时间上,文化有过去、现在、未来之分;空间上,有区域文化和世界文化之分。三、文化的结构。物质生产与所有非物质生产存在相互作用,不同种类的非物质生产之间也相互作用,现实中就有物质、关系、物质、精神、物质、制度、关系、精神、关系、制度、精神、制度6对相互作用。四类文化如此两两间相互作用,就关联成一个封闭体,通过比较,可以分析出谁的作用力最大、谁的其次、谁的再次、谁的最小,按由大到小的次序,四种文化从底到顶金字塔式排列,便是文化的结构。前私有制和私有制时代,都是物质文化主导关系文化,关系文化主导精神文化,精神文化主导制度文化;后私有制时代,精神文化主导制度文化,制度文化主导关系文化,关系文化主导物质文化。四、文化的本质与功能。文化的本质就是人化,包含自然的人化和人自身的人化两个方面。若把人化自然视为人化自身的手段,内含在人化自身的过程中,就可以说文化的功能是“化人”。化人有满足需要、禁止需要两个方面,满足需要是肯定意义上的规定人,禁止需要是否定意义上的规定人。五、文化发展动力及规律。没有什么在文化之外拉着文化前进,而是就在文化之内,人为满足需求和欲望、为实现目的而行动,从而推动文化发展。合力才是文化发展的动力,这既适用于个别文化事件,也适用于整个文明。必须承认经济有时并非文化发展的主动力,而之所以这样,是由经济状况所导致,最终还是物质生产制约着文化发展过程,这便是它的发展规律。六、文化的趋向。人类的自由本性主要体现在艺术上,即使在资本主义社会也有自由的艺术创作。而物质生产是不以一切社会形态为转移的生存条件,是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永恒自然必然性,物质生产是一个不自由的领域。但这不代表无法在这个领域获得自由,私有制消亡、生产力高度发达之后,艺术活动同时生产出物质资料,或者说艺术领域反过来包涵了物质生产领域。人类能在所有领域获得自由,文化的趋向就是自由。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思想具有非凡的价值意义。一、马克思恩格斯文化思想实现了文化思想史上的范式革命。首先,精神植根于实践。意识源于实践,认知通过实践,马克思恩格斯以再生产出整个世界解决外物何以可知的难题,形而上的认识论就被消解掉了。其次,物质生产是文化的基石。在之前的文化视野中没有生产劳动的地位,只被当作文化史的从属要素,而马克思恩格斯强调物质生产才是文化的基石,所以是劳动人民供养着整个社会,劳动群众才是文化创造的终极承载者。最后,物质生产本身就向着自由迈进。人作为双重存在物,既有自然规定性需要,又有自我规定性需要。单在自然规定性需要的推动下,物质生产、经济也向着自由迈进,与自我规定性需要相契合。所以,不必担心自然规定性需要与自我规定性需要之间的张力,它只是历史性存在。之前的思想家认为这个张力会永远存在,马克思恩格斯颠覆了他们的观点。二、马克思恩格斯文化思想产生了深远历史影响。对现实生活世界而言,马克思恩格斯文化思想既推动了资本主义文化的发展,又形塑了社会主义文化的面貌。对后世的文化思想而言,马克思恩格斯文化思想开辟了西方主流学术界文化研究的新格局,是他们之后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化思想的源头,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的资源库。三、马克思恩格斯文化思想在当下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在理论上,马克思恩格斯文化思想是文化研究进一步发展的起始点,是文化自信的理论根据,规定了共产党人的文化的性质,指明了对待自身的原则;在实践上,马克思恩格斯文化思想为建设文化强国提供基本遵循,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基本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