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人工耳蜗使用儿童在稳态噪声和竞争言语下的言语识别表现分析目的:由于目前人工耳蜗(Cochlear Implantation,简称CI)设备中缺乏精细编码的基频(Fundamental frequency,简称F0)信息,而F0信息对声调词汇的感知和分离说话者起重要作用,这就导致普通话CI使用儿童在在稳态噪声(steady-state noise,简称SSN)和竞争言语下的言语感知能力差,本实验探讨了普通话CI使用儿童和听力正常(Normal hearing,简称NH)人在SSN和竞争言语下的言语识别表现,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讲普通话的16名CI使用儿童作为受试者,12名NH儿童作为CI使用儿童的对照组,另外选择10名NH成人作为NH儿童的对照组,分别测试在SSN和竞争言语下的言语识别阈值(Speech recognition thresholds,简称SRTs),即能够取得50%正确识别率的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简称SNR)。结果:在所有噪声掩蔽情况下,NH儿童的SRTs明显较CI使用儿童低;NH儿童的测试年龄与竞争言语下的SRTs显著相关,而在CI使用儿童中没有这种相关性;CI使用儿童无法从目标声和掩蔽声的语音性别差异中获益;当目标声和掩蔽声语音性别不同时,CI使用儿童的耳聋持续时间与竞争言语下的SRTs显著相关。结论:CI使用儿童更容易受到信息掩蔽的影响,不能通过F0的差异来分离相互竞争的说话者。NH儿童的测试年龄和CI使用儿童的耳聋持续时间与竞争语音下SRTs显著相关,说明听觉剥夺可能限制了 CI使用者分离说话者的重要听觉发育过程,因此尽早进行CI植入有助于分离相互竞争的说话者。第二部分人工耳蜗使用儿童去信息掩蔽表现分析目的:由于CI设备粗糙的频谱分辨率,CI使用者更容易受到信息掩蔽的干扰,本实验探讨了信息掩蔽的各方面(语言清晰度、母语影响、说话者性别、说话者数量)对CI使用儿童和NH儿童言语感知的影响,并比较分析两者在不同掩蔽情况下的去信息掩蔽能力。方法:选取讲普通话的15名CI使用儿童和10名NH儿童作为受试者,使用母语和非母语两种语言,在时间前向和时间反向的竞争言语下,测试受试者不同掩蔽情况下的SRTs。结果:所有的掩蔽情况中,NH儿童的SRTs明显较CI使用儿童低。所有NH和CI受试者,非母语掩蔽的SRTs 比母语掩蔽低。NH儿童能够从目标声与掩蔽声的语音性别差异种获益,而CI使用儿童不能。NH儿童的去信息掩蔽能力较CI使用儿童好,并且在非母语掩蔽声中表现最好。结论:CI使用儿童和NH儿童在非母语掩蔽和时间反向掩蔽中言语识别表现更好。NH儿童去信息掩蔽能力较CI儿童更好。第三部分听力正常儿童双耳冗余效应在竞争言语下的去信息掩蔽研究目的:当目标声与噪声同时呈现在听者面前时,双耳聆听会比单耳聆听更具有优势,即双耳冗余效应。通常在安静或者SSN环境下对双耳冗余效应进行评估,目前还不清楚该效应是否存在于竞争言语环境下。本实验在竞争言语下,对NH儿童和NH成人的双耳冗余效应进行评估,探究其对NH听者去信息掩蔽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以普通话为母语的12名NH儿童和10名NH成人作为受试者,分别在单耳聆听和双耳聆听时测试竞争言语下的SRTs,竞争言语分为目标-掩蔽声语音性别相同或者不同两种情况。结果:在所有不同竞争言语情况下,NH儿童的SRTs均明显比NH成人高。NH儿童和NH成人都能从目标-掩蔽声语音性别差异中获益。在竞争言语下,NH儿童和NH成人的SRTs都没有显著的双耳冗余获益。相反的,当目标-掩蔽声语音性别相同时,NH儿童存在显著的双耳干扰,NH成人的双耳干扰较少。结论:在竞争言语下,双耳聆听与单耳聆听相比,言语识别表现几乎没有获益甚至产生干扰。双耳聆听没有显著提高NH听者在竞争言语下的去信息掩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