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愈作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苏轼称韩愈“文起八代之衰”,刘熙载赞韩愈散文“实集八代之成”,两位不同时代的人都给予韩愈很高的评价。然而,从中唐至民国一直延续到现在,韩愈的散文也遭受到不少负面评价。本文分五个部分对韩愈及其散文的负面评价展开研究。第一章从三个方面探讨韩愈人品方面的负面评价。第一,从宋朝至民国,学者们不断批评韩愈不善处穷。第二,韩愈创作了大量的碑志文。批评者称其碑志文为“谀墓”。第三,不少批评者指责韩愈言行不一。这具体表现在服食和近声色两个方面。笔者认为,通过分析韩文及考查韩愈和批评者们所处时代背景,韩愈并非汲汲于富贵,他的碑志文“不掩所短,非截然谀墓者”。韩愈是否服食及近声色,学界至今没有定论,需要发掘更有力的证据才能揭晓这个谜底。第二章讨论韩愈“流入异端而不自知”的问题。韩愈一生以复兴儒学、攘斥佛老为己任,然而,依然有不少评论者发表了负面的评价。这些负面评价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韩愈虽然高倡辟佛,但是在不同层面上与佛教有着深浅不一联系;二是韩愈攘斥佛老只是从表面上论说,并未深入研究佛道典籍,从而从根本上打倒佛老二教。第三章探讨韩愈“割裂文与道”的问题。韩愈向来以道统的继承人自称,但是纵观历代文论,不少评论家认为韩愈不知“道”,批评韩愈“割裂文与道”。在研究韩愈的文道观及古代文道关系的演变后,笔者认为,韩愈虽然对“道”没有深刻地认识,但是,韩愈的古文针砭时弊,极少空谈道德,并未割裂文与道。第四章分析评论者们对韩愈“以文为戏”的批评。不同时代的审美风尚不尽相同,对韩愈“以文为戏”的评价也呈现出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可以肯定的是,韩愈创作大量“以文为戏”的作品,开始注重文学的审美功能,并丰富了中国古代的文学理论。第五章探讨韩愈散文中的文体及文法方面的问题。本章从用词不当、缺乏逻辑、力量不如秦汉之文、以议论行叙事、“古文之法亡于韩”等几个方面探讨历代文人对韩文文体及文法方面的批评。不可否认,韩文中有不少用词不当、缺乏逻辑的地方,然而,韩愈行文讲究气势,并发展了古代文体及文法。总而言之,这些负面评价有不少是有其道理的,但是有一部分是不切实际的。无论如何,这些评价对于我们深入认识韩愈及其散文,都有深刻的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