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正畸掩饰性治疗方案对青少年轻度骨性前牙反牙合病例的应用,并讨论其临床矫治效果。病例与方法:病例选取于2014年6月由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口腔科收治的一例青少年前牙反牙合错牙合畸形患者,性别男,年龄16岁;该患者为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反覆牙合、反覆盖浅,双侧第一磨牙关系为近中牙合关系,双侧尖牙关系为近中关系,上下牙合无拥挤,上颌中线正常,下颌中线左偏1mm,Spee曲线较平坦,上颌牙弓为方圆形,下颌牙弓为尖圆形,无舌体及软组织异常,发音及吞咽功能未见异常,口腔卫生一般。正面观颏点居中,面部左右对称;侧面观直面型,上颌轻度后缩,下颌正常。系统性的分析该患者的问题,建议选择非手术掩饰性正畸治疗的方法,治疗方案为:上下颌均不拔牙,选择固定矫治器。排齐牙列的同时前移上前牙、内收下前牙,解除前牙的反牙合关系,掩饰上下颌骨的不调,建立适当的前牙覆牙合、覆盖关系,并调整磨牙形成I关系。调整上下牙合牙弓形态和中线。调磨干扰尖,使新建咬合稳定。合理性使用III类颌间牵引,有助于下前牙的直立与上颌磨牙的近中移动;合理性的使用三角形牵引,有助于咬合关系的建立和精细调整。分析并对比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的数据变化,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讨论。结果分析:患者矫治疗程只用了7个月,而且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对患者矫治前后相关数据的变化进行比较:(1)上颌骨相对颅部的前后位置关系值由74.77°到75.64°,增加了0.87°,下颌骨相对颅部的前后位置关系值由79.87°到78.70°,减少了1.17°,上下颌骨对颅部位置关系值由-5.01°到-3.06°,增加了1.95°,有效上颌长度值由83.57mm到86.87mm,增加了3.30mm;有效下颌长度值矫治前后相比,基本没有变化,上下颌骨前部的相互位置关系值由-15.60mm到-7.17mm,增加了8.43mm,上颌相对颅底的关系值由-6.71mm到-5.97mm,增加了0.74mm,下颌相对颅底的关系值由-1.15mm到-3.67mm,减少了2.52mm,说明相对于颅骨底部上下颌骨的位置关系有轻微改善;上下颌骨对颅部位置关系值由-5.01°到-3.06°,增加了1.95°,颌凸角值由-13.86°到-11.33°,增加了2.53°,说明矫治后改善了患者的Ⅲ类颌骨关系;ODI值矫治前后相比,基本没有变化,APDI值由99.89°到94.81°,减少了5.08°,说明矫治后改善了患者的Ⅲ类骨性关系。(2)矫治后的U1-NA角度数增加了7.83°,U1-SN角度数增加了8.70°,上切牙突距增加了1.87mm,说明通过掩饰性治疗是使上颌切牙代偿性唇倾来改善前牙反牙合。(3)P-UL从-4.10mm增大到-1.97mm,P-LL基本保持没变,ULP从6.65mm增大到8.67mm,LLP值基本保持没变,矫治结束后患者面型基本保持没变,上唇略短问题得以改善,矫治后的效果患者十分满意。结论:(1)青少年轻度骨性III类前牙反牙合患者,虽然为骨性III类但面型较好,可通过牙齿位置改变建立覆颌、覆盖,代偿补偿骨畸形,获得良好、稳定的咬合关系,达到矫治的目的。(2)前牙反牙合使上颌骨生长受限而下颌骨的生长失去限制,尽早解除前牙反牙合关系有助于促进上颌骨生长并限制下颌骨的过度生长。对未达到正颌手术合适年龄的青少年轻度骨性III类前牙反牙合患者来说,应尽早解除前牙反牙合,因此非手术掩饰性治疗是矫治青少年轻度骨性III类前牙反牙合的理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