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大量文献研究,梳理近年来对圆果化香(Platycarya longipes)植物的研究状况,对于圆果化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理、形态、生态等方面,对其化学成分的研究较少,而本论文展开对圆果化香化学成分的研究,针对其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的分离鉴定,所得到的单体化合物为进一步研究圆果化香化学成分组成提供理论基础,同时对今后圆果化香化学成分的应用等方面具有一定实践指导意义。圆果化香属胡桃科(Juglandaceae)化香树属(Platycarya),落叶小乔木,高5-10 m,胸径15-20 cm。主要分布于贵州、广西、广东等喀斯特地区,其叶具有解毒疗疮、杀虫止痒、抗肿瘤、抗炎、抗菌等特性,该特性对天然产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实验的研究对象为圆果化香(Platycarya longipes),采自贵州省黔东南州施秉县。通过浸渍、萃取等提取方法和硅胶柱层析、中压色谱柱层析、薄层层析、高效液相等分离方法,从圆果化香植物中分离纯化得到不重复的单体化合物15个,使用核磁共振(NMR)、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质谱(MS)、旋光光谱(ORD)、单晶衍射(X-Ray)等各种波谱学分析方法,鉴定出其化学结构。其结构涉及黄酮类、多酚类、萜类以及单宁类等结构类型的化合物,分别为二芳基庚烷(Rhoiptelol B)(1)、二芳基庚烷(Rhoiptelol C)(2)、儿茶素(Catechin)(3)、姜油酮葡萄糖苷(zingerone-4-O-β-D-glucopyranoside)(4)、1β,4α,11α-三羟基桉烷(1β,4α,11α-trihydroxyeudesmane)(5)、诺卡酮((+)-nootkatone)(6)、异香草酸(3-hydroxy-4-methoxybenzoic acid)(7)、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8)、莽草酸(Shikimic acid)(9)、对羟基苯乙醇(4-Hydroxyphenethyl alcohol)(10)、1-(2,6-二羟基-4-甲氧基苯基)乙酮(1-(2,4-Dihydroxy-6-methyl phenyl)-acetophenone)(11)、阿魏酸(4-Hydroxy-3-methoxycinnamic acid)(12)、(+)-异落叶松树脂醇((+)-isolariciresinol)(13)、槲皮素-3-O-α-L-鼠李吡喃糖苷(quercetin-3-O-α-L-rhamnopy ranoside)(14)、4′-羟基-3′-甲氧基-1-O-β-D-[6-O-(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酰基)]-吡喃葡萄糖苷(4′-hydroxy-3′-methoxy-1-O-β-D-[6-O-(4″-Hydroxy-3",5"-dimethoxybenzoyl)]-glucopyranosid)(15)。在分离鉴定得到一定数量化合物的基础上,从圆果化香中发现活性良好、结构新颖的天然产物,为新药的研发提供物质基础或先导化合物;为后续圆果化香宿主化学成分及内生真菌次级代谢比较研究奠定基础,在大力开发圆果化香资源的同时,为保护圆果化香资源提供借鉴。在圆果化香化学成分活性筛选研究中,采用MTT法测定部分化合物对体外培养的人肝肿瘤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化合物15对HepG2细胞的抑制率呈剂量依赖;通过打孔琼脂扩散法测定部分化合物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小麦赤霉菌(Gibberella zeae)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化合物1、2对枯草芽孢杆菌均有活性,化合物1、5对小麦赤霉菌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化合物3对大肠杆菌的生长也有抑制作用。这为胡桃科植物化学成分活性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