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on510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分工是人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常态,因而自古以来成为思想家关注和研究的问题。马克思之前的思想家或由于所处时代的局限性或由于自身阶级的局限性,虽对社会分工进行了思考,但缺乏科学地把握和阐发。马克思吸取先前思想家的思考,基于资本主义发展现实,从生产力、交往形式以及人的发展全面性的多重视角,科学阐释了社会分工理论。从而丰富了唯物史观理论体系的深刻内涵,使社会分工理论在整个唯物史观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现在的时代与马克思的时代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运用唯物史观和社会分工理论,回答和解决现实社会中由于社会分工变化引发的诸多社会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章社会分工思想的历史溯源,该章主要在现有材料的基础上,梳理马克思之前社会分工思想的脉络并加以分析。从而为研究社会分工理论并和马克思的社会分工理论加以比较做好准备。第二章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的本质内涵,该章主要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文本,从社会分工的含义和作用两个方面,既揭示了社会分工的历史发展进程,又从社会分工与生产力、社会分工与生产关系、社会分工与阶级和国家以及社会分工与人的发展的角度,全面地论述了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的本质内涵。第三章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的历史价值,该章主要阐述了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与唯物史观的关系,从对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辩证地分析社会分工的作用、科学地揭示“消灭分工”的现实基础,到展示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在后来思想的拓展和延伸,彰显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的历史价值。第四章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的当代价值,该章首先分析了社会分工与以科学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生产力的关系,指出人工智能技术对于社会分工的未来发展和共产主义最终实现的重要意义。其次,探讨了社会分工与社会交往方式的关系问题,分析了我国现阶段所面临的国内国际新问题并提出了应对之策。最后,探讨了社会分工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从机器的使用、教育的普及和财富的积累三个角度论述了社会分工对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其他文献
以长江中游华中经济圈范围内的城市圈与城镇体系为研究对象,从城市、城市圈与城镇体系的现状、各城市圈及城镇体系目前具备的优势与不足,城市化水平分析的方法及指标体系等方
在图形设计教学中,突破图形设计的二维局限一直是个难点,笔者长期以来对该问题的教学产生了种种疑惑。作为一名艺术设计教师,笔者的工作是教学生如何获得图形设计的方法。图形设
路易斯康的建筑语言特征是对建筑物结构状况,尤其是压力和拉力的指示性的展示。对砌体自然力的体验是他的设计主题,对砌体自然力的体验又基于对材料天性的了解和尊重,他和砖
目前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面临着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 ,释放被旧体制抑制的消费能量已成为经济工作的重点。旅游具有高效快速拉动消费的功能 ,因此研究旅游者的消费模式及行
微课是一种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的新型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资源类型的继承和发展。本文基于目前大学英语音标教学的困境,以半元音[w]为例,详细阐述了微课在大学英语音标
中石化股份天津分公司技术中心主要从事乙烯、聚酯、石油化工、设备安全等方面的研发服务工作。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发展方向
随着信息技术及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着更复杂和不稳定的环境。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难度越来越大,企业战略目标的达成,可以使企业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实现价值增长,战略制定
当代制造业离不开加工中心,加工中心作为代表先进制造业的“母机”在实现“中国经济升级版”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将有力助推“中国梦”的实现。然而,困扰我国加工中心技术进步的
本文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对从古至今“妻子”的称谓情况做了简要地分析,阐明了它们各自产生的历史背景、文化心理以及后来的使用演变情况等。不仅可以使我们看到社会文化背景
<正>今天,日本等国利用中国和平友好的外交战略,纷纷霸占中国的海洋岛屿,造成钓鱼岛和南海群岛周边区域持续紧张;它们又慑于中国崛起,鼓吹"中国威胁论",联合美国这样的外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