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发展与普及,网络语言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语用学研究也开始延伸到网络领域,形成了一个新的语用学学科分支——网络语用学(Yus,2011:135)。其中“骂战”(也称网络冲突话语)是典型的网络语用现象之一。在中国,“骂战”也称为“骂阵”,最早出现在《西游记》第五回,指在阵前叫骂,激惹对方出来应战(Xia&Chen,2003:2254)。但随着网络的兴起,“骂战”一词逐渐发展为特指网络骂战,与面对面冲突相对应,是一种网络冲突行为。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骂战愈演愈烈,甚至从网络世界的言语攻击升级到现实世界的人身攻击,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网络生活和网络语言生态环境,因而实现网络骂战的“软着陆”十分有必要。尽管如此,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骂战的定义、分类、理据上,对如何结束骂战关注甚少。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骂战的结束方式,着重探讨以下三个问题。(1)新浪微博语境下骂战是如何结束的?(2)新浪微博骂战的结束方式分布有何显著特征?(3)新浪微博骂战的结束方式与其所涉及的事件类型相关吗?2016年10月年至2017年4月期间,依据骂战的定义,分别从五个不同热门事件的评论区中连续性地各选取了60条骂战语料,共计300条。然后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对语料进行筛选分类,剔除非骂战范畴以及结束方式模糊的语料,最终得到273条语料用于本研究。再以Bousfield(2007)的不礼貌回应框架和Vuchinich(1990)的冲突话语结束方式理论为框架对语料进行分析,总结出新浪微博骂战的结束方式。最后使用SPSS 23.0分析软件对语料进行统计分析和方差检验,统计不同骂战结束方式的分布频率,探讨骂战结束方式与事件类型的关系。研究发现:(1)新浪微博语境下,绝大部分骂战通过退出、屈服、第三方介入、话题转换、双方妥协、求情、幽默、说理等单一方式结束,其中退出具体表现为言语退出和非言语退出,第三方介入包括打断和建议,屈服包括反讽和道歉这两种小的结束方式;除此之外,还有小部分骂战以不同方式相结合而结束。(2)由于网络交际的匿名性,面子、权利、地位等因素经常被忽略,大部分骂战都是不了了之,即以一方的退出而结束。因而退出方式出现的频率最高,其它结束方式出现次数较少;此外,在不同事件中骂战结束方式的分布特征与骂战结束方式的整体分布(在五个热门事件中的分布)特征基本保持一致,即退出方式出现频率最高,其他结束方式出现次数较少。(3)通过方差检验发现,在不同事件类型中,骂战的结束方式分布有差异,因而骂战结束方式的分布与事件类型相关。本研究使读者更深刻地了解认识了骂战的本质和骂战的结束方式,这对有效缓解新浪微博骂战,构建和谐的网络语言生态环境是有益的。此外,本文利用不礼貌理论对微博骂战进行分析,将不礼貌理论研究扩展到网络语用学领域,扩展了不礼貌理论的解释力。与此同时,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对网络冲突话语研究作出补充,进而推动网络语用学在国内的形成与发展。总之,在网络日益发达的今天,网络不礼貌或网络冲突话语势必会成为未来研究的一大趋势,由于作者科研能力尚不足,本文属于尝试性探究,有待日后进行更深更广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