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汉语方言概论》(侯精一2002)将中国境内的汉语方言划分为9种,即官话、晋语、吴语、徽语、湘语、赣语、客家话、粤语、闽语。江淮官话是官话方言的一种,主要分布于安徽江苏两省的长江以北地区(徐州蚌埠一带属北方方言区,除外)和长江以南九江以东镇江以西的沿江地带。”(袁家骅2001)《中国语言地图集》(中国社会科学院、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1990)自西向东将江淮官话划分为黄孝片、洪巢片、泰如片三片。“现代吴语主要分布在江苏省南部、上海市和浙江省的全境,以及江西省、福建省和安徽省的小部分地区。”(侯精一2002:67)《中国语言地图集》(中国社会科学院、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1990)将吴语分为六片:太湖片、台州片、瓯江片、婺州片、处衢片、宣州片。本文依据赵元任先生的建议,将徽语视为吴语的一种,故增列吴语徽州片。从地域分布来看,吴语区和江淮官话区相互接壤。而在语音特征上,也有一些共同点.如吴语区的大多数方言点保留了中古入声系统,这种保留包括入声调和喉塞尾。而江淮官话亦是如此,它既有入声,也有塞音韵尾,并且还有几套入声韵母,江淮官话的这个特征在其他官话方言区是找不到的。又如中古鼻音韵尾的演变,吴语区和江淮官话区有着高度一致性。两者共同点如下:[-m]韵尾已经脱失或转化为其他韵尾;山摄字今读多不念[-n]韵尾;中古咸山摄、深臻摄、宕江摄发生了合流;通摄中,完整保留[-η]韵尾的方言点占多数。又如入声舒化,吴语区和江淮官话区出现入声舒化的情况时,舒化后的声调多是并入该语音系统的去声调。但是,吴语区和江淮官话区的语音特征也有不同之处。如中古泥来母在吴语区不相混;而江淮官话区多相混。又如吴语区较为完整地保留了中古全浊声母系统(歙县清化,除外);江淮官话区则完全清化,清化大体遵循塞音、塞擦音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原则。又如影疑母在吴语区不相混,影母字多读零声母,疑母字多读鼻音[η];而在江淮官话区,影疑母相混。又如在入声方面,虽然吴语区和江淮官话区在入声表现形式上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但经过对其中古来源的分析,可知两者的入声性质并不相同。另外,吴语区方言点(特别是南部吴语)声调较多;江淮官话区方言点声调较少。日母字在吴语区多朝着鼻音化的道路发展,今多读[n]、[n];江淮官话区多朝着擦音化道路发展,今多读[z],有的则已经在擦音基础上继而发展到了零声母的地步。本文将选取吴语和江淮官话区的十个代表方言点作为研究对象,在数据库的基础上,对吴语和江淮官话的语音特征进行全面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