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检视初中化学教师使用课程材料的方式及影响因素。文章采用调查研究法,基于教师与课程材料互动关系模型以及相关文献,编制了一份具有良好效度和信度的调查问卷,并通过群体抽样,对广州市三个区198名初中化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重复测量法对教师使用课程材料的方式和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不同区域、不同职称教师使用课程材料的方式和因素之间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经分析,本研究有以下六点发现:(1)关于教师使用课程材料的方式,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维度,教师会更多地补充和改编课程材料的内容,而较少删减课程材料的内容;其使用方式的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补充>改编>删减;(2)在统计检验0.05的置信水平上,通过对不同区域教师使用课程材料方式的比较,发现在教学目标维度,郊区教师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改编显著多于老城区教师,而在“过程与方法”方面,相比老城区教师,新城区教师更多会删减这类目标;在教学方法维度,老城区教师对“演示法”的补充显著多于新城区教师;(3)在0.05的置信水平上,不同职称的教师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维度方面使用课程材料的方式均没有显著差异;(4)通过对教师使用课程材料的影响因素分析,在教学目标维度,“对学情的掌握”是主要因素,影响力较大;“学生的考试评核”、“教学观念”、“课程知识”、“教学法知识”、“教学时间”、“同事的建议”和“硬件配套设施”是一般因素,影响力居中;而“班级人数”是次要因素,影响力较小。在教学方法维度,“对学情的掌握”是主要因素,影响力较大;“学生的考试评核”、“教学观念”、“课程知识”、“教学法知识”、“教学时间”和“同事的建议”是一般因素,影响力居中;而“硬件配套设施”和“班级人数”是次要因素,影响力较小。在教学活动维度,“对学情的掌握”是主要因素,影响力较大;“教学观念”、“学生的考试评核”、“课程知识”、“教学法知识”和“教学时间”是一般因素,影响力居中;而“同事的建议”、“硬件配套设施”和“班级人数”是次要因素,影响力较小。(5)在统计检验0.05的置信水平上,通过对不同区域教师使用课程材料的影响因素比较,与新城区和郊区的教师相比,老城区教师会更多地考虑“对学情的掌握”因素;而相比老城区教师,其他两个区的教师会更多地受到“班级人数”因素的影响。(6)在0.05的置信水平上,通过对不同职称教师使用课程材料的影响因素比较,与中学一级和中学二级或未定级教师相比,中学高级职称教师更多会受到“教学法知识”和“课程知识”因素的影响。最后,研究发现的启示以及未来研究的建议在文本的文末部分给予了相关的讨论,以供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