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对乙肝后肝硬化的中医证候进行分析,并探讨乙肝后肝硬化中医证候与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关系,为乙肝后肝硬化的中医辨证论治寻找客观的依据。 方法:运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研究方法,设计乙肝后肝硬化临床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和收集临床资料。然后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均数、单因素方差分析等统计,分析乙肝后肝硬化的发病特征、中医证候特征、中医证候与客观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1)在所收集的210例病例中,男性141例,占总数的67.14%,女性69例,占32.86%。最小年龄为26岁,最大年龄为74岁,平均年龄为50.7±8.91岁。(2)将210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病例按照标准分为六种证型,依据出现频次依次为肝气郁结证>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脾虚湿盛证>湿热内蕴证>脾肾阳虚证;从平均年龄的统计来看,肝气郁结证组、脾虚湿盛证组、湿热内蕴证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小于肝肾阴虚证组、脾肾阳虚证组、血瘀证组。同时发现,乏力、面萎黄、胁肋不适为乙肝后肝硬化的主要临床表现。(3)中医证候与客观指标的分析:各证型ALT、AST,TB、DB均增高,增高的程度以湿热内蕴证最为明显;ALB值在各证型中均有下降,以脾肾阳虚证降低最为明显;PT项中,肝气郁结证均数仍在正常范围内,其他五证均有增高,其中又以血瘀证、脾肾阳虚证增高最为明显。 结论:(1)乙肝后肝硬化的发病特征:本病多以46~60岁中老年男性为主;(2)乙肝后肝硬化的中医证侯特征:乏力、面萎黄、胁肋不适为乙肝后肝硬化的主要临床表现,疾病的初期以实证为主,肝气郁结证为多见;中后期以虚证,虚实夹杂证为主,肝肾阴虚证、血瘀证为多见;(3)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候与客观指标的相关性:乙肝后肝硬化患者ALT、AST,TB、DB活性均增高,以湿热内蕴证增高最为明显;ALB值在各证型中均有下降,以脾肾阳虚证降低最为明显,PT项中以血瘀证、脾肾阳虚证增高最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