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20多年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大量引入外资后,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也开始快速发展起来,在2017年我国非金融对外直接投资,在全球174个国家和地区的6236家境外企业新增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达到1200亿美元。但是不可以否认的是即便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迅速,但是我国在资本的流入方面还是仍远远大于资本的流出,“资本流出缺口”还是很显著。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实施“走出去”战略仍然是新时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重大举措,过去的几年中国开展“一带一路”、“金砖国家”等进一步加大加深对外投资。我国将通过支持和鼓励企业对外投资,从而来带动商品与劳务的出口,同时来优化我国国内资源配置。由于存在多种原因,促使我国就业情况不容乐观,而且不同的产业在就业方面还存在着压力和不同的发展途径。本文基于对待中国的基本国情以及对于政策评估效果方法的分析,关于对外投资对于企业就业效应的影响进行政策评估,探究企业对外投资对于直接投资带来的就业效应的影响。研究所使用的数据来自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商务部统计的关于中国企业直接对外投资的企业名录。本文通过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方法的结合,使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工商部发布的对外投资企业名录数据,通过倾向得分匹配的方法来选择合适的对照组和处理组,并结合反映政策冲击影响的倍差法,分析对外的直接投资对企业就业的影响程度,对政策的效果进行评估。研究结果显示,对外直接投资并没有出现类似于发达国家“制造业空心化”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我国的对外投资创造了就业。从而给出以下建议: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对就业的正向影响是十分显著的,国家应该继续支持和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更好的利用利用国内和国外这两个市场同样也是两种资源,进一步的来提升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和科技含量,是新时期中国的重要举措。政府根据多样的投资目的来提供相应的政策,从而对多种激励措施和服务进行不断地提升和优化,从而促使企业从成本的优势竞争,向质量和品牌优势的竞争进行发展,从而让企业在不断提升竞争力的过程中增加对劳动者的雇佣,最终增加劳动者的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