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初步探讨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hole body diffusion weighted image,WB-DWI)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及化疗效果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期间肿瘤中心血液科收治的2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根据临床表现、骨髓穿刺及其他相关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且在未治疗之前行WB-DWI检查,其中有5例患者化疗3-5个疗程后进行了WB-DWI复查。WB-DWI采用Philip Ingenia 3.0T磁共振扫描仪,利用磁体内置体线圈,扫描序列应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短TI反转恢复序列(short TI inversion recovery,STIR)、回波平面成像(echoplanar imaging,EPI)。扫描共分7段完成,每段用时2min57s,行颅顶至足底无间断扫描。在Mobilview软件中拼接出全身图像,选取b=800 s/mm2的ADC图像,在Philip工作站上利用软件测出ADC值。所有图像均由2位放射科医师(MRI诊断经验3年以上)独立阅片,选取病灶最大范围层面采用椭圆形勾画感兴趣区域(ROI),ROI尽量居中且覆盖病灶面积80%左右,避免在边缘信号不均匀处,记录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单位:mm2/s),同一部选择相同大小的ROI测量3次取平均值,取2位医师所测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最终数据。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化疗前后最大病灶ADC值是否具有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髂骨病灶ADC均值与骨髓穿刺位点骨髓浆细胞浸润程度的相关性。结果:1、5例患者在3-5个疗程诱导治疗后复查WB-DWI,中位复查间隔天数为138(79-172)d。其中2例患者采用硼替佐米、沙利度胺、地塞米松三药联合化疗(VTD),2例采用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三药联合化疗(VCD),1例采用硼替佐米、表柔比星、地塞米松三药联合化疗(PAD)。5例患者WB-DWI检查示全身病灶数量减少,且部分病灶直径较治疗前缩小,选取对化疗响应的最大直径病灶测量ADC值,治疗前最大病灶的中位ADC值为1.2726×10-3mm2/s;治疗后中位ADC值为1.8135×10-3mm2/s,经过治疗5例患者对化疗响应的最大病灶ADC值全部上升。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ADC值间的差异,P=0.004,具有统计学意义,故可以认为同一患者治疗前后最大病灶ADC值有差异。2、未经治疗的23例MM患者均通过骨髓穿刺检测原始及幼稚浆细胞占比,以此项数值代表该患者骨髓浆细胞浸润程度,由于骨髓穿刺位点均为右髂前上棘后上方1-2cm处,且穿刺时间与WB-DWI检查间隔时间不超过3天,因此选取骼骨病灶的ADC值平均值与骨髓穿刺穿结果进行分析。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结果表明髂骨病灶ADC均值与骨髓浆细胞浸润程度存在相关性(P<0.001),Spesrman相关系数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髂骨病灶ADC均值与骨髓浆细胞浸润程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87,即骨髓浆细胞浸润程度越高,髂骨病灶ADC均值越低。结论:1、ADC值可以反应骨髓瘤髓内病变治疗后的变化,与临床疗效有一定的相关性,可用于初步评估MM患者治疗效果。2、ADC值与骨髓浆细胞浸润程度呈负相关性,可反映骨髓的增生情况。3、WB-DWI在MM病灶检出、疗效评估、疾病监测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