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和目的树豆(Cajanus cajan (L.) Millsp.)是一种食用豆类作物,英文名称"Pigeonpea",我国云南、海南、广东及台湾等地有广泛栽培。作为一种中药,树豆叶具有镇痛、止血、强骨和治疗骨质疏松等作用。其中longistylin A、longistylin C等菧类化合物以及以牡荆苷、异美五针松双氢黄酮等黄酮类成分均具有各种药理活性,包括抗肿瘤、降血脂、抗疟原虫等作用。课题组通过前期实验,从树豆叶中分离得到1ongistylinA、longistylinC、树豆菧H (cajanstilbene H)、树豆内酯A (cajanolactone A)等4个菧类化合物,以及异美五针松双氢黄酮(pinostrobin)和柚皮素4’,7-二甲醚(naringenin-4’,7-dimethyl ether)等2个黄酮成分,其中树豆菧H和树豆内酯A系新化合物。药效试验结果发现,木豆素A、木豆素C、树豆蔗H和树豆内酯A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NCI-H460、人前列腺癌细胞株PC-3、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人结直肠腺癌细胞株HCT-15、人口腔上皮癌耐药细胞株KB-V1等肿瘤细胞均表现出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由此看出,菧类化合物是树豆药材的活性成分,值得将其作为药材质量控制的有效成分指标,并纳入质量控制体系。目前,涉及树豆叶质控的指纹图谱的研究甚少:有学者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海南产树豆叶的指纹图谱,以包括牡荆苷在内7个共有峰为评价指标,但其余6个共有峰均属未知。但仅仅依靠少数有效成分作为质量标准的指标成分,并不能反映药材质量的全貌。因此,本文结合“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编号为2009ZX09103-436),采用HPLC法,对树豆叶药材的脂溶性部位进行指纹图谱研究,以期为树豆叶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本文采用HPLC法,以包括2个新化合物在内的6个化学成分为检测指标,首次对10批树豆叶药材的脂溶性部位进行指纹图谱研究。并使用计算机辅助相似度评价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不同产地的树豆叶药材的脂溶性部位进行相似度分析。研究结果以树豆叶中具有药效活性的化学成分的为基础,包括两个新的蔗类化合物树豆菧H和树豆内酯A,建立了不同产地的树豆叶样品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确定9个共有峰构成树豆药材的特征指纹图谱,确认了其中6个特征峰:4号峰为柚皮素4’-7二甲醚,5号峰为异美五针松双氢黄酮,6号峰为longistylin A,7号峰为longistylin C,8号峰为树豆菧H,9号峰为树豆内酯A。结论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指纹图谱具有好的重现性,且能反映不同产地树豆叶药材的差异性。本文所建立的树豆叶指纹图谱,为树豆叶活性成分的质量控制提供基础方法与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