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大诗人迭出的唐代,贾岛的文学成就并不算高,但其对后世诗人的影响却极为深远。在宋代,贾岛自成一家的诗风得到普遍体认,无论尊岛还是贬岛的宋人,均不得不许认贾岛独特诗格的存在。在《沧浪诗话》按人划分的诗体中,“贾浪仙体”就与众多大诗人分庭并立。纵观有宋一代,在北宋初期,九僧、寇准、潘阆、魏野、林逋等从诗歌审美趣味方向追随贾岛;从北宋中期至南宋中期,不同阶段的诗人对贾岛部分地接受认可,如梅尧臣、陈师道、杨万里等;至南宋后期,永嘉四灵、江湖诗人等在类同晚唐的历史背景下蹑迹贾岛。本文试图结合宋代的经济、政治情况与士人的心理状态,勾勒出一条宋人或显或隐地接受贾岛的文学史线索。两宋诗话评论极盛,流传至今者如《六一诗话》、《临汉隐居诗话》、《韵语阳秋》、《沧浪诗话》、《珊瑚钩诗话》等均提及贾岛。本文通过钩辑整理宋代诗歌、诗话里对贾岛的相关评价,分类归纳出宋人的主要观点,从本事与敷衍附加之事,身世罹遇的怜悯与认同,毁誉参半的声名,瘦硬风骨的推举与穷狭诗境的异议,苦吟内涵的拓展,奇僻怪涩与清幽平和两极风格的悖反分歧观,诗中禅蕴论以及郊、岛诗风比较论等侧面立体式地探求宋人接受贾岛的各自立场与角度,以此探寻宋代诗人、评论家对贾岛诗歌本身及在文学史上地位的认识评议。清代陈衍的《石遗室诗话》提出“三元说”,认为诗歌莫盛于开元、元和、元祐,而元和虽属唐代时空却已暗蕴了宋诗的一些基本特征。因此,本文试图深入地挖掘贾岛体本质与宋诗特点的内在相通处,以阐明贾岛体对于宋代诗史建构所起的重要作用。文学史在接受美学里被视作动态发展的历程,每个作家作品的内蕴及价值、地位会伴随着读者的阅读欣赏、阐释评价而曲折地被发掘和确立。在古典文学研究中,接受美学研究是一种新的研究方式,近来接受史的研究也从懵懂逐渐走向了自觉的新视域。因此,本文旨在借鉴接受美学的理论方法,以作为接受史的诗歌、诗话、诗论等为基础,藉此考察贾岛在宋代的接受历程及其诗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