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78年以来,我国通过劳动力优势逐步发展成为制造业大国,但是制造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一直面临着诸多困难。一方面,我国长期以粗放型发展模式来发展制造业,导致我国制造业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并且满足不了人们独特的需求;并且我国自主创新意识淡薄,导致我国没有意识到通过原始创新可以领先一步创造出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生产出高质量、高附加值的制造业产品,高端制造发展不足,不能领先开发新市场。另一方面,由于劳动力要素价格上升、资源过度使用、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等严峻问题,我国制造业的传统比较优势逐渐消失,从而需要重新定位新的竞争优势。面对上述严峻的形势,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制造业必须要早日实现转型升级。因此,研究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重大意义。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相关研究中,对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多,同时衡量方法也是研究的前沿问题。所以,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测度方法以及影响因素。首先,在梳理相关文献后,本文基于我国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针以及方向,从智能化、创新化、效率化、绿色化四个维度,构建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次,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本文以全国的2006-2016年的28个(剔除西藏、海南、青海和港澳台地区)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为样本,采用熵值法测算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指数,较为全面地分析制造业转型升级演进轨迹。此外,本文将总样本分成东部、中部、西部区域三个子样本,从纵向和横向角度分析制造业转型升级状况。本文选取28个省份的2006—2016年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对人力资本、出口、财政支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固定资产投资水平与制造业转型升级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城镇化、固定资产投资水平三个因素显著地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而出口、财政支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三个因素发挥显著的阻碍作用。另外,本文对地区异质性进行检验,发现六个因素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具体表现为:人力资本对中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显著,而对东部地区来说不显著;而出口对东部地区产生微弱的正向作用,对中西部地区却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财政支出对东部地区的负向影响显著,但对中西部地区而言不显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东部地区而言产生微弱的抑制作用,而对中西部地区而言促进作用不明显;城镇化对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和对中西部地区的抑制作用均不显著;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对东部、中西部地区都有效地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最后,本文结合制造业转型升级状况和实证分析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1)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促进各地区和谐发展;(2)加大人力资本投资;(3)优化出口结构;(4)提高城镇化水平和质量;(5)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信息化与制造业深度融合;(6)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推进节能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