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膀胱癌是我国男性发生率最高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2012年,大约73510个新病例被确诊,并导致约14880人死亡。由于膀胱癌具有复发性和远处转移性等特点,其发生发展的确切机制不明确,故治疗效果往往并不理想。因此,我们必须要了解膀胱癌的生物学特性,寻找可行的生物学标志物并探讨研究其治疗的靶点。猫肉瘤相关蛋白(Feline sarcoma-related protein,Fer)是在人类的细胞核及细胞质中广泛表达的一种非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Fer基因已被报道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呈高表达,并与肿瘤细胞生物学特性相关,如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作用,而且可以通过某些生长因子受体来调节细胞信号的传导。然而,没有任何文献报道Fer表达与膀胱癌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其分子机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活蛋白-1(MAPK/AP-1)信号通路是经典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具有调节细胞增殖、分化、存活、转化及凋亡等多重功能,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侵润、转移及预后等相关密切。本实验研究中,首先明确了Fer基因在膀胱癌中呈高表达状态,再利用RNAi技术沉默膀胱癌T24细胞中的Fer基因,进而研究Fer基因对T24细胞株的增殖、周期、迁移及侵袭等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以及MAPK/AP-1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变化,为临床治疗膀胱癌提供了新的途径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运用Western blot、q RT-PCR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膀胱癌细胞水平和组织水平Fer的表达,化学合成针对Fer的小干扰RNA,通过质脂体转染法转染进膀胱癌T24细胞中,利用q RT-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细胞中Fer在RNAi前后的变化,然后用MTT法、流式细胞技术、细胞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观察RNAi前后膀胱癌细胞在增殖、周期、迁移和侵袭能力方面的变化,进一步用q 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RNAi前后MAPK/AP-1信号通路有关分子的变化。[结果]与正常膀胱组织及细胞相比,膀胱癌组织和癌细胞中Fer均呈高表达状态,其表达水平与肿瘤分期、组织学分级以及淋巴结状态等有相关性(P<0.05)。特异性si RNA可显著抑制T24细胞Fer的表达,MTT实验揭示RNA干扰(Si)组细胞在24、48、72h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2.9%、24.4%和42.5%,较空白组及阴性对照组细胞增殖明显抑制(P<0.05);流式细胞仪揭示RNA干扰(Si)组细胞G0/G1和S期细胞比例分别为(52.34±2.049)%和(35.04±3.810)%,均与空白组及阴性对照(Nc)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si RNA组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同样较空白组及阴性对照组明显降低。同时,转染后MAPK/AP-1信号通路有关分子的磷酸化水平较空白组及阴性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Fer在膀胱癌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且与肿瘤的临床及病理学分期分级密切相关,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沉默Fer基因能有效抑制T24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抑制膀胱癌细胞G1/S期转化,Fer有望成为膀胱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MAPK/AP-1信号通路的失活可能是Fer-si RNA对T24细胞生物学特性产生影响的分子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