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手术创伤引起免疫功能抑制,导致机体抗病能力下降,易并发感染,易患疾病。针刺疗法不仅可以缓解疼痛,还能广泛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但其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因此,本实验以Th1/Th2细胞因子平衡为切入点,观察电针刺对手术创伤大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Thl/Th2细胞因子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并试图从MAPK信号转导通路入手,探讨电针刺术后免疫调节的作用机制。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盲法按将96只大鼠分为:实验对照组(Control组,n=24)、创伤组(Trauma组,n=24)、假电针刺组(T+sham EA组,n=24)和电针刺组(T+EA组,n=24)。采用手术创伤致术后免疫抑制方法造模,在术后1、3和5天,每个时间点上,每组(包括Control组)分别处死8只大鼠,以便动态观察免疫学相关指标变化。待大鼠术后清醒,针刺其双侧“足三里”“阑尾”穴。针后接电针仪,疏密波(60 Hz,1.05秒和2 Hz,2.85秒交替),强度以引起大鼠后肢肌肉轻微抖动而不嘶叫为宜(≤1 mA),持续30 miN,每日1次。用尼龙毛柱法分离脾脏T淋巴细胞。应用ELISA和卖时定量PCR法分别检测脾脏T淋巴细胞Th1(IL-2、IFN-γ) /Th2 (IL-4、IL-10)细胞因子蛋白和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分析MAPK信号通路蛋白活性变化,其下游核转录因子NF-κB和AP-1DNA连接活性用Trans-AM ELISA法检测。
结果:(1)手术创伤后l、3和5天,Trauma组大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指数(SI)明显降低,与Control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最低水平出现在术后3天;与Trauma组比较,T+EA组T淋巴细胞增殖SI明显增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2)在术后3天,Trauma组大鼠脾T淋巴细胞IL-2、IFN-γ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降低,与Control组比较差异明显,P<0.001;与Trauma组比较,T+EA组IL-2、IFN-γ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002; Trauma组IL-4、IL-10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升高,与Control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01;与Trauma组比较,T+EA组大鼠脾T淋巴细胞IL-4、IL-10蛋白和mRNA表达有所降低,差异极显著,P<0.001;(3)在术后3天,Trauma组大鼠脾脏T淋巴细胞p-ERKl/2、p-p38表达和NF-κB、AP-1DNA连接活性明显降低,与Control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01;与Trauma组比较,T+ EA组p-ERK1/2、p-p38表达和NF-κB、AP-1DNA连接活性明显增加,差异极显著,P<0.001。
结论:电针刺“足三里”“阑尾”穴可对抗创伤应激诱导的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下降,增加Th1细胞因子的产生,抑制Th2细胞因子的释放,维持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电针刺免疫调节这一过程可能是通过活化MAPK信号转导通路及其下游核转录因子来完成的,推测MAPK信号转导通路可能是电针改善术后免疫功能的作用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