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透穴针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初步探讨其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为周围性面瘫治疗能提高痊愈率,加速康复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本研究采取随机对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按治疗手法不同将病人分成透穴针刺组(治疗组)和传统针刺组(对照组)。全部病例均来源于香港邹连允中医诊所,确诊为周围性面瘫的患者共60例,病例收集时间为2010年3月-2011年1月止。透穴针刺组(治疗组):采用透穴针刺法,取穴:按面肌瘫痪部位情况,局部近取以透穴针刺法的原则取患侧阳白透鱼腰、丝竹空透太阳、颧髎透下关、地仓透颊车、四白透迎香、完骨透翳风。操作方法是患者取仰卧位,皮肤选用75%酒精常规消毒后,针具采用0.25×40mm毫针,用指切法进针,进针至5mm,再退至皮下,使针尖与面部皮肤呈15度角向所需透穴的方向缓慢刺入,针尖不可穿透皮肤。随后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用平补平泻手法行针1次,出针后压迫针孔防止出血。随证取穴之穴位为远端穴,针刺以得气为度。随症取穴有:1.风寒证加风池2.风热证加曲池,合谷3.气血不足证加关元,气海。每两日一次,一周3次,连续治疗4周。传统针刺组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取穴同治疗组。操作方法是患者取仰卧位,取0.25×25mm毫针在穴位进行单纯针刺,快速进针,捻转得气后留针30分钟。疗程同治疗组。结果一般资料比较共观察的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18-60岁,病程最短7天,最长29天。对照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0-58岁,病程最短8天,最长27天。性别采用卡方检验,显示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和病程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显示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统计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各项基本资料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提示两组样本来自同一总体,可以进行同步研究。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分析治疗组30例中痊愈16例(53.3%)、显效9例(30%)、有效3例(10.0%).无效2例(6.7%),总有效率93.3%;对照组30例中痊愈11例(36.6%),显效7例(23.3%)、有效5例(16.6%)、无效7例(23.3%),总有效率76.6%。经秩和检验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周围性面瘫症状总积分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前积分经t检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两组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前后积分经t检验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示两种治疗方法对改善周围性面瘫的症状均有疗效,而两组治疗后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透穴针刺法对改善面瘫症状有较好的疗效。治疗时机的观察和疗效比较分为发病后7-14天组和15-30天组,两组治疗前积分经t检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两组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前后积分经t检验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示两组时间段介入针灸治疗对改善周围性面瘫的症状均有疗效,而两组治疗后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7-14天组明显优于15-30天组。说明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介入时机愈早,疗效愈显著。透穴针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明显优于单纯针刺法,其疗法一针可刺激到多个腧穴,痛苦小,刺激量强,具有取穴精练、痛苦较少、针感强、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有提高治愈率及愈显率的优势,且避免了西药的毒副作用和潜在并发症的危险,此法经济、简便,患者容易接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