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以来,中日韩这东亚三国因其地缘、文化的原因形成了相互交融的历史关系。但进入20世纪后,这三国的历史关系和命运出现严重的危机。中韩两国遭到邻国日本无情的侵略而陷入日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状态。日本帝国主义对中韩两国占领区文艺界实行文学压迫政策的同时,也在两国进行了日本军国主义文学的传播,通过这两种方式来逐渐掌控两国占领区文学创作活动。“沦陷区”,在这个特殊历史空间里,中日韩三国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东亚三国的文学在这一个特殊的空间里为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做出什么样的贡献?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是很有价值和意义的工作。本文正是从这一历史类型研究的前提出发,以被日本强占的中韩两国沦陷地区为背景,以处于日本帝国主义文艺统治下的中韩两国文学创作为对象,对以下三个文学创作倾向进行了探讨,即“抵抗文学”、“超然文学”和“亲日文学”。
“抵抗文学家”为了民族的解放和劳苦大众的解放,以牺牲自我的方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们为了民族解放要放弃文学本身的审美追求,直接走进反法西斯文学必然要共同经历的一个爱国主义的“歌颂”路程。在民族存亡的关头,作为民族精英的作家们情不自禁地站在捍卫国家民族利益的立场上,展现民族抵抗精神的崇高与壮美,唤起全民族参与“反帝反日”的伟大民族使命,并且以高度赞美优秀的民族精神来支撑其处于弱势的民族对法西斯主义的精神抵抗。
“超然文学家”在异民族统治下的特殊历史空间里,从不同的心理动机以及文艺观出发,尽力超脱于政治、历史旋涡之外,固守着自己的创作原则、保持独立自由的创作观。无论如何,这些作家的存在,在整个文坛走向抗战、爱国、抵抗、反帝、反日的文艺思潮的时候,还能够拥有一些永恒性的、超越时代的文艺作品。即使这些创作具有不顾民族共同愿望只追求作家个人创作观的个人主义倾向,但它们的存在,使得抗战时期的文坛可以避免单一化的现象。他们对两国现代文学的繁荣有出色的贡献,也提供了一批文艺水准比较高的作品。
“亲日文学家”是在抗战期间,通过写作、言论等活动明确地支持或赞同日伪政策的文人。他们的作品具有直接服务于日本帝国主义扩张侵略和日伪政权统治需要的内容。这些“亲日派”文学家的大部分是由于日本军国主义对思想、信念自由的蹂躏、拷问和虐杀而造成的。他们也是这场战争的最大牺牲者,他们都是战争统治者对文化人犯罪的结果。他们的文学完全丧失了最起码的艺术价值,堕落为日本军国主义战争政策的宣传物,他们一辈子要带着“民族的变节者”的历史枷锁。
总之,日本帝国主义所发动的战争不仅影响到两国人民的生存问题,也大大损害了两国文学的良好发展。在战乱之中,殖民地文学的生存环境是非常艰难的,但这些文学仍是中韩两国民族文学的一部分,也是反殖民文学的一个支流。这就是占领区文学的本质,也是其真正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