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学生教师实习期间实践性知识发展的个案研究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ke_z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随着教育学领域对教师研究的转向以及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兴起,一些学者开始了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探索。其中,国外学者Elbaz、Connelly和Clandinin等人的研究成果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并于90年代中后期传入中国。  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教师实践性知识教师在专业发展领域中的重要性,对其研究经过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初步研究(2001年以前),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理论建构的研究(2002年以后),和对教师实践性知识进行的案例研究(2003年开始)。在学生教师参加教学实习的研究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相关研究也开始占有一席之地。如今在对外汉语领域内,学者们对教师的关注也正在从教师的外部向教师的内部转移。  本研究缘起于作者在实践中的感受和思考,目的是试图通过质的研究,探索对外汉语学生教师实习期间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发展。研究想要解决的具体研究问题有:1.教学实习开始前,哪些因素对学生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形成产生了影响?2.教学实习开始时,学生教师具有什么样的教师实践性知识?3.在教学实习期间,哪些因素影响了学生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变化?4.教学实习结束时,学生教师的教师实践性知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研究采用个案研究的策略和叙事的研究取向,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暑期在京项目(CIB)为研究环境,对项目三年级的小班老师之一:H老师,进行了个案分析。作者在收集H老师的大量资料——录音和录像、访谈和刺激回忆,并对资料进行多次分析后,对H老师的成长背景、接受培训的经历以及实习的经历进行了详细地叙述,指出了H老师实习前后教师实践性知识发生的三种变化:确认、改变和增加。随后,研究在对H老师面对问题时采取的策略进行分析后,提出了H老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的模型。  最后,作者对研究的结果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指出了四个发人深省的地方,并在此基础上为对外汉语学生教师和教师培训者提出了建议。
其他文献
本文在前人关于普通话声调范畴感知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辨认实验和区分实验,考察了北京话母语者和粤方言母语者的普通话声调感知模式,进而探讨了母语经验对声调范畴化感知的
8月24日,来自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管理司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著名专家以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陕西广
“以A为B”句式是一个运用广泛、使用频率极高的古汉语遗留句式。目前,对该句式的古汉语研究较为丰硕,现代汉语研究领域中的成果则不多。  本文在梳理“以A为B”句式本体研
“把”字句是现代汉语中普遍使用的句式,同时它也是十分特殊的句式。一直以来,都有学者和大师们不断地从不同的角度研究“把”字句,在句法研究、语义研究、语用研究和教学研究等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目的:建立固相萃取HPLC法测定水中莠去津及其降解物的检测方法。方法:水样经Oasi sHLB柱富集,甲醇洗脱。以乙腈+水为流动相,Gem in i C18柱(250 mm×4.6 mm i.d,.5μm)分离,
白语是我国使用人数比较多的少数民族语言。白语存在话题结构,语序和虚词是它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本文以白语中部方言区丽江市古城区七河乡共和太平村的白语为例,在广泛
西湾是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下面的一个乡村,西湾方言隶属赣语,而本文就以东至西湾方言为研究对象。以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的《方言调查词汇表》为范本对西湾方言进行调查
本文的重点是探究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由于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且信息技术不断与课堂教学相融合,微课的诞生成为了初中语文教学方式改革的一个
本文在南北文化的大视野下论述南北文化对庾信创作的影响,以及庾信对南北朝文化的反映。一方面南北文化有着因先天的自然环境之差异而产生的南人与北人的风格之差异;另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