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储层地球化学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薄层色谱-氢火焰检测技术(TLC-FID)及油显示分析技术(OSA)是其迅速发展的起来的两大关键技术。由于储层地化描述的测定结果不受储层中流体的轻重、组成的变化等制约,弥补了地质录井和测井解释的不足。适合应用于塔河油田多期成藏,油气面貌复杂的地质情况。在采集大量研究样品及分析测试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储层流体地球化学的理论和与之相应的技术方法,结合塔河地区储层研究成果,综合分析塔河地区各油藏的含油性、连通性和不同油质分布特点,与塔河地区油气运移方向和成藏期次的宏观研究相结合,阐明其形成规律及其控制机理。通过对塔河油区18口钻井奥陶系储层岩芯样品流体地球化学分析研究表明:中-下奥陶统储层含油性最好,上奥陶统据现有资料分析的钻井含油性相对较差;对解释油层原油性质的研究认为奥陶系重质油主要分布于4区、6区,中质油主要分布于2区、3区,轻质-凝析油气主要分布于9区,7区则是不同类型原油混成的区块;高沥青质极性化合物富集和高含油率是形成流动屏障层的两个基本条件,研究表明中-下奥陶统流动屏障层相对发育,对开发不利,但局部井段内也对油层烃类的富集、保存起到了一定建设性作用。上奥陶统由于含油率普遍较低,其流动屏障层相对不发育。原油的物理性质及生物标记化合物及含氮化合物研究表明塔河油区油气方向为早期由南向北,晚期油气除由南向北外,由东向西方向运聚。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析及储层沥青研究表明塔河油区的成藏期,海西晚期是塔河原油的主成藏期。综合研究表明塔河油区油质分布主要受油气运移方向、成藏期次、后生作用及不同期次油气叠加混合的不均一性所控制;形成塔河油区油质复杂性的核心问题是多期成藏及不同期次油气注入规模与叠加混合的不均一性。研究成果为塔河油田勘探开发提供丰富的实际资料和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