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层扩展F不规则体及赤道异常驼峰区波状结构的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z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本论文中,我们选择了我国扇区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台站,即中纬沿海地区长春站(125.3°E,43.8°N;磁纬33.6°N),几乎处于同一地磁纬度的中纬内陆地区乌鲁木齐站(87.6°E,43.7°N;磁纬33.4°N)以及低纬沿海地区海南站(109.1°E,19.5°N;磁纬9.4°N),通过电离层测高仪探测的三个台站的扩展F(Spread-F)数据,比较研究了太阳活动高、低年以及整个太阳活动周我国中、低纬地区夜间电离层扩展F的发生特性。之后利用美国国防气象卫星计划(Defense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Program,DMSP)卫星上的专用紫外光谱成像仪传感器(Special Sensor Ultraviolet Spectrographic Imager,SSUSI)观测到的氧原子(Atomic Oxygen)135.6nm波长(OI 135.6 nm)气辉辐射(等离子体密度的平方沿视线方向上的积分值)数据,研究了夜间固定地方时(Local Time,LT)电离层赤道异常(Equatorial Ionization Anomaly,EIA)驼峰区经度上波状结构的季节变化。通过这两项工作我们了解到全球EIA区域背景等离子体分布以及我国扇区扩展F不规则体的发生特性,为我们未来的工作,即利用SSUSI OI 135.6 nm气辉辐射探测全球EIA区域电离层不规则体打下良好基础。我们目前取得的结果如下:1.扩展F作为重要的电离层不规则结构之一,对电波传播、导航、通讯等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其时、空特性的研究一直倍受重视。通过分析低纬海南台站和中纬长春与乌鲁木齐台站的测高仪数据,比较研究了太阳活动高、低年我国中、低纬地区夜间电离层扩展F的发生特性。扩展F发生率特性主要体现在:无论低纬还是中纬太阳活动低年扩展F发生率最大值高于太阳活动高年;无论太阳活动高年还是低年低纬站扩展F发生率最大值高于中纬站。细节特征主要体现在:首先,三台站在太阳活动高、低年扩展F发生率都存在双峰结构。太阳活动高年,低纬海南站双峰结构集中在春、秋分季节,而中纬站则集中在冬、夏季节,扩展F较容易发生的地方时低纬站主要集中在子夜前,而中纬站则偏向子夜后;在太阳活动低年,中、低纬双峰结构都出现在冬、夏季节,低纬海南站扩展F较突出的出现在子夜前后,而中纬台站则主要出现在子夜及子夜后。其次,双峰结构中的细节表现不同,如低纬海南站太阳活动高年扩展F较容易发生在春分季节,但2月和4月份发生率都比较高而且接近,而太阳活动低年扩展F较容易发生在夏季月份,但5月和7月的发生率也都比较高且接近,且太阳活动高、低年低纬主峰峰值非常接近,不像中纬地区有明显的差异等。2.通过分析完整太阳活动周低纬海南站(2002-2012年)和中纬长春与乌鲁木齐站(1992-2002年)的测高仪数据,进行了完整太阳活动周扩展F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扩展F发生率与季节、地方时以及太阳F10.7的关系既表现出了与已有研究相一致的地方又存在许多不同的特征。新的特性主要体现在:在低纬海南台站显著的夏季优势中其峰值所在月份随地方时而变化,同时在扩展F发生率最低的季节(冬季)里1月份表现突出,尤其在太阳活动低年更加明显;而中纬站扩展F发生率集中的冬、夏双峰结构中,长春站冬季峰值始终出现在1月份而乌鲁木齐站冬季峰值则随地方时发生改变,两站夏季峰值出现的月份都随地方时发生改变;三台站不同持续时间扩展F事件的分布概率明显不同等。有趣的是太阳活动极低年的中纬异常很可能和短持续时间事件的高发生率有关。3.利用DMSP F18卫星上的SSUSI成像仪观察到的夜间固定地方时(20:00LT)上的OI 135.6 nm气辉辐射数据,来研究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内EIA驼峰区的季节和经度变化。我们把每天南、北半球EIA驼峰区的OI 135.6 nm气辉辐射强度视为其纬向平均和纬向波数(Wavenumbers,WN)1-4分量的叠加。在南、北驼峰区总的OI 135.6 nm气辉辐射强度的季节-经度变化上,出现明显的分季双峰结构;其经度上的波状结构在分季也很突出,并且波峰三(WN 3)结构占主导地位。而在南、北驼峰区WN 1-4分量的气辉辐射强度的季节-经度变化上,其峰值所在经度通常在至季期间比较稳定而分季会发生移动。另外的详细结果如下:(1).在南、北EIA驼峰区,无论OI 135.6nm气辉辐射强度的纬向平均还是WN 1-4分量的振幅(除了南驼峰区WN 4的振幅外),都具有主要的半年和年变化周期;WN 1分量的振幅通常情况下大于WN 2-4分量的振幅。(2).两个驼峰区WN 1-2分量的相位都具有年变化周期,但是南、北驼峰区WN 1分量的相位季节变化是同相的,而WN 2分量的相位则是反相的。(3).南、北驼峰区OI 135.6 nm气辉辐射强度和电子密度总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两者的WN 1-2分量的相位季节变化在4月份和至季几乎一致。
其他文献
稳定可靠的太赫兹源是太赫兹技术得到广阔应用的基础条件。基于肖特基势垒二极管的倍频器是太赫兹固态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受限于肖特基二极管击穿电压较低、漏电流较大和太赫兹单片倍频电路的制造技术等因素,目前国内自主研发的单片倍频电路使用频率和输出功率不高。同时,由肖特基结处的界面陷阱电荷引起的隧穿效应造成功率的泄漏,这一现象随着输入功率和工作频率的增加而愈加显著。因此,国内对太赫兹单片集成倍频器的研究还停留
等离子体作为宇宙中物质的主要组成,是空间物理研究的重要对象。等离子体层是磁层中最冷的部分,这部分的等离子体受近地空间电磁场的约束与地球共转。其的密度分布和动态变化受到磁层中磁暴,亚暴,波粒相互作用等物理过程的影响。而等离子体的分布变化也会影响到磁层中波的激发,间接影响高能粒子的沉降。本文对等离子体层在磁暴和亚暴期间的变化做了模拟和观测分析,并初步讨论EMIC波(Electromagnetic Io
地球唯一的卫星-月球,一直是人类进行空间探测的重点。自1959年前苏联成功发射月球1号探测器,人类正式开始月球探测,并迎来了两次探月热潮。随着月球探测进程的深入推进,载人登月工程成为了新一轮研究热点。月球表面的粒子辐射环境,特别是中子辐射环境是威胁宇航员安全以及航天器可靠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对粒子辐射环境数据的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国内外对月球粒子辐射的探测集中在月球轨道高度,缺少来自月球表
大规模低轨(Low Earth Orbit,LEO)宽带卫星网络通过提高发射卫星数量来降低对于单颗卫星的能力要求。借助星间链路组网,能够突破地理位置的局限实现全球不间断信号覆盖,为全球用户提供大宽带、低延时、无缝连接的网络服务。大规模LEO宽带卫星网络与地面通信网络系统相兼容,是天地一体化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迅速发展为世界各国争相研究的重点。路由作为网络通信的关键技术,影响着信息的传递效率和网络的
近年来,基于物理的以强大计算能力为基础的日冕行星际过程三维数值模型已经成为灾害性空间天气预报建模的重要手段,而日冕又是空间天气事件因果链条的关键区域,其中背景太阳风和日冕磁场是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关于定态日冕三维数值模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基于六片网格系统和有限体积方法,利用旋转-混合格式建立了新的日冕背景太阳风三维磁流体力学(Magnetohydrodynamics,M
灾害性空间环境事件的发生,可能会威胁到航天器在轨运行安全,影响通讯导航精度,甚至会影响地面电力系统和石油管道。全日面太阳望远镜和日冕仪可以从全局视角监测太阳爆发活动及其传播过程,对空间环境预报和太阳物理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平场用于描述整个望远镜系统的不均匀性,是科学数据处理的必要步骤,改正效果的好坏决定了后续科学数据的精度,对数据产品质量至关重要。目前太阳望远镜平场改正方法存在计算量大、算法复杂
日冕物质抛射(CME)是近地空间环境的主要扰动源,研究CME在日球层内的远距离传播演化过程对认识行星际空间天气现象和提高空间天气预报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结合遥感成像和多点太阳风就地观测分析多个快速CME/激波在日地空间和1个天文单位(au)以外行星际空间的运动学特征和相关的地磁效应。首先以2005年5月6日和13日爆发的两个快速CME为例,分别使用渐变圆柱壳(Graduated cylin
电离层真空紫外(10nm-200nm)气辉辐射是中高层大气物理过程的一个重要能量源,主要是由太阳光电离激发以及光电子与高层大气碰撞电离激发过程而产生,对大气真空紫外气辉辐射的测量是地球电离层和热层天基遥感探测的重要手段,从中可以获得电离层F层电子密度剖面、O+离子密度剖面以及电离层氧氮比O/N2等物理参量的空间分布信息。由于低热层中分子粒子的吸收作用,导致光谱波长在200nm以下的气辉瑞利散射无法
引力波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最重要的预言,是当代物理学研究的前沿领域。空间引力波探测可以摆脱地表震动和引力梯度噪声的影响,以及干涉臂长的限制,探测蕴涵着丰富物理和天文信息的中低频引力波。本文基于“太极”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重点研究了日心编队飞行轨道的优化设计与分析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在编队构型优化方面,空间引力波探测任务动力学模型复杂,任务周期长,导致编队优化效率较低。针对此问题,构造了考虑太阳
日球层电流片是慢太阳风中的重要结构,对于空间天气预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日球层电流片偶尔会引起行星际磁场的极性方向突然发生改变,而行星际磁场极性改变会接连产生一系列的空间天气事件。因此,研究日球层电流片的传播规律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及应用价值。本文利用多个航天器联合观测的方法,结合事例分析,统计研究以及相关模型结果,对慢太阳风中日球层电流片的传播规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1,日球层电流片的传播研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