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透镜天线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8x8x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增益天线在远距离通信、雷达系统、空间探索等领域中应用广泛。平面透镜天线由于具有成本低、质量小、易加工等优点,正成为一种极具吸引力的高增益天线技术方案,并引起了学术界和工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宽带单馈平面透镜天线、基于阵列馈电的低剖面宽带平面透镜天线、相控波束扫描平面透镜天线、相控涡旋波束平面透镜天线、滤波低散射复合平面透镜天线等。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提出了一款基于单喇叭馈电的多层频率选择表面型宽带平面透镜天线。透镜单元为双谐振双六边环结构,呈三角形栅格排布。结果显示该透镜可实现53.34%的最大口径效率以及19.23%的1 d B增益带宽。2.提出了一款基于单喇叭馈电的极化旋转型宽带平面透镜天线。透镜单元共三层金属贴片,中间层为矩形条带两端加载弧形条带,上下层为极化栅格。在对基于单喇叭馈电的平面透镜天线进行数值建模后,提出了一种基于1 d B增益带宽定义的宽带平面透镜优化方法。结果显示该透镜的0.5 d B、1.5 d B以及3 d B增益带宽分别为41.3%、56%及71%,且透镜最大口径效率为40.7%。3.提出了一款具有低剖面、宽带特性的基于阵列馈电的平面透镜天线。该设计使用共轭场匹配法实现空间相位的理想补偿,阵列馈源为小规模偶极子阵列,其口径面积与喇叭馈源相当,相较单喇叭馈电可实现64.5%的剖面缩减。4.提出了一款低剖面、超宽带的基于Vivaldi阵列馈电的平面透镜天线。在对基于阵列馈电的平面透镜天线进行数值建模且构建适应度函数后,提出了一种包含三个步骤的优化方法来确定透镜单元排布以及阵列馈源激励系数。结果显示该透镜在5~19 GHz(3.8:1)频段内均可形成具有良好主波束形状以及合理副瓣电平的稳定辐射方向图。5.提出了基于相控阵馈电的波束扫描平面透镜天线。在详细分析相控平面透镜的工作机制后,提出了基于“有源单元-透镜方向图”的波束形成算法来确定相控阵馈源激励系数。三款实验样机分别设计于微波、毫米波及太赫兹频段。6.提出了一款基于相控阵馈电的柱面散焦介质龙伯透镜天线。19单元偶极子相控阵馈源分为三个子阵,激励系数由“有源单元-透镜方向图”方法确定。结果显示该相控散焦透镜可在±81°超宽角范围内实现高精度扫描,最大增益21.1 d Bi,扫描至75°及81°时增益下降分别为3 d B及7.5 d B。相较传统基于波束切换机制的柱面介质透镜,相控散焦龙伯透镜可实现5.4~3.3 d B扫描增益提升以及11.9~6.6d B有效全向辐射功率提升。7.提出了一款可产生携带轨道角动量(Orbital Angular Momentum,OAM)涡旋波束的基于小型环形相控阵馈电的平面透镜天线。该透镜可实现零模OAM波束±25°扫描;此外,可产生多种具有螺旋状等相位面的单模或混模涡旋波束,通过OAM多路复用便可提升信道容量及频谱效率。为方便实验验证,设计了一套带宽超过30%的8×8巴特勒矩阵,基于巴特勒矩阵级联环形微带阵列馈电的平面透镜天线也为同时产生多种OAM模式,提供了一种具有竞争力的低成本无源解决方案。8.提出了一款兼具滤波特性、X波段带内高增益辐射特性、带外低散射特性的复合平面透镜天线。该透镜单元由双极化阻抗表面层、固定尺寸带阻多层频率选择表面单元、可调尺寸带通多层频率选择表面单元三部分构成。结果显示该透镜可实现大于25 d B的带外抑制度,在4~7 GHz及14~20 GHz频段内可实现约8 d B的雷达散射截面积(Radar Cross Section,RCS)减缩,带内辐射增益为25.3 d Bi。9.提出了一款由带通多层频率选择表面和方形介质柱两端加载方棱锥阻抗匹配层构成的复合平面透镜天线。该复合平面透镜单元可实现对带内透射波及带外反射波的同时控制。基于相位对消原则,高度不同的方形介质柱两端加载方棱锥阻抗匹配层结构可实现RCS减缩。结果显示在斜入射角最大至60°时,该透镜能够在0.5~1.5 fc频段内实现大约5 d B镜像RCS缩减,在1.5~5 fc频段内实现大约10d B镜像RCS缩减。此外,该透镜还可实现大于20 d B的带外辐射抑制水平。
其他文献
空间调制(Spatial Modulation,SM)是一种新型的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无线通信技术,其利用传统数字调制符号和天线的索引共同传输信息,从而可以降低射频开销,简化硬件实现结构,具有较低的功耗、信号处理复杂度和较高的系统链路配置灵活性。因此,空间调制技术有望为未来的移动通信系统提供高效、可靠的解决方案而得到广泛的研究与应用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无线网络的广泛部署,移动设备的视频播放量持续增长,无线多媒体传输技术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然而,传统无线视频传输框架的不足之处愈发明显。主要是因为其视频源编码层和信道编码层是分离的,且被证明仅在点对点通信中是最优的,无法有效地为多用户分配资源并保证视频传输质量。为解决该问题,非编码无线视频传输框架被提出来,对传输过程的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进行跨层联合优化,利用线性信号处理方法,
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多媒体应用需求的急剧增加对无线图像传输系统的抗差错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联合信源信道编码(Joint Source Channel Coding,JSCC)这种抗差错传输技术也因此得到快速发展。LDPC码作为一种非常有潜力的信道编码技术,在JSCC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信息量的爆炸式增长对存储系统的容量以及可靠性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原有的里德-索罗门(Reed-S
随着无线通信系统的蓬勃发展,微波低频段的频谱资源日趋拥挤,系统间相互干扰也日益严重。毫米波段具有丰富的频谱资源,使得未来通信系统高容量高速率信息传输成为可能。但毫米波频段大气传输损耗严重,受雨雾影响衰减较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常需要天线对辐射能量有较强的聚焦能力。空馈阵列天线继承了空气耦合馈电天线以及微带阵列天线的优点,能够灵活的对馈源天线辐射的电磁波进行调制,具有聚焦能力强、馈电简单、设计灵活
与仅发射相同载波频率信号的传统相控阵(Phased Array,PA)不同,频控阵(Frequency Diverse Array,FDA)对每个阵元的载频施加不同的频率偏移。这使得频控阵的发射波束不仅具有与相控阵发射波束一样的方位角依赖性,而且与距离有关,从而形成了距离和方位角联合依赖的波束方向图。因此,拥有更高自由度的频控阵在具备相控阵功能的同时还具有目标定位、电子对抗和安全通信等领域的广泛应
中红外波段具有大气透明窗口、热辐射和分子指纹吸收等特殊性质,在基础研究和应用领域具有广阔的研究价值。光学天线是微纳光学中近年来新兴的概念,类似于射频和微波天线,光学天线能实现自由空间传播的光场与亚波长局域场能量之间的耦合和交换,是光场调控的有效途径。亚波长金属或介质结构中的共振模式在发光器件、光电调制器和光谱技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论文对中红外光学天线的共振模式特性和物理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采
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通过主动发射、接收特定的电磁波来获取地物信息,成像不受时间、天气等因素影响。极化SAR图像分类在自然灾害分析、城市规划等军、民领域均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极化SAR系统的研究与应用,高分辨、多极化SAR图像带来了更丰富的地物信息和更复杂的图像场景,极化SAR数据量也随着极化SAR系统的普及而日益增多。虽然更丰富的极化信息与数
外辐射源雷达与传统的主动雷达相比具有隐蔽性强、辐射源丰富、成本较低、容易部署等优点,已经在军事/民用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数字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相对于传统的模拟广播信号,数字广播、电视、通信等信号的模糊函数大多呈典型的“图钉型”,具有较好的稀疏性。本文针对不同的外辐射源雷达系统,研究了基于稀疏表示的目标检测问题,提出了新的检测算法。所提算法无需信号重构,有效地降低了运算量,缓解了雷达信号处
日益发展的电子系统要求相控阵天线的带宽越来越宽、扫描角度越来越大。虽然宽带平面阵列天线已经实现了±60°扫描范围,但是不能满足现代电子系统的需求。目前,紧耦合天线阵列技术是实现超宽带带宽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其超宽带阻抗匹配问题和大角度扫描问题需要亟待解决。本学位论文对大角度扫描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以平面紧耦合天线阵为研究载体,对其超宽带阻抗变换器、H面大角度扫描匹配层、宽波束天线单元进行了深入研究
近几十年来,利用极化信息提高雷达的检测、抗干扰和识别能力是雷达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随着极化的引入,信号维度也随之增大,为了刻画包含极化特征的杂波统计特性,就需要更多的训练样本。而在实际中,雷达需要面临着复杂多变的目标检测环境,导致杂波存在异构性,且邻近距离环中合适的杂波样本数量往往较少,因此提升极化雷达在复杂杂波环境中的检测性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围绕杂波抑制和目标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