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中国乳品产业如何实现协调发展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从宏观上讲,乳品产业包括既紧密联系又有其各自内在发展规律的原奶生产、乳品加工、乳制品消费三个环节。由于原奶的极易腐性,必须通过灭菌杀毒、加工、包装后才能进入终端市场用于消费,相比于其他产业而言,原奶生产、加工、消费三个环节的联系程度应更加紧密。产、加、销任何环节的不协调,都会影响鲜奶及其制品的质量,进而影响乳品消费乃至整个乳业的发展。在强调产、加、销三大环节纵向紧密协调的同时,也不应忽略三个环节内部各自的横向协调,这是因为各环节内部横向协调是三大环节纵向协调的基础。为此,本文关于中国乳品产业协调发展的研究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产、加、销三大环节之间如何实现纵向协调发展问题;二是各环节内部如何实现横向协调发展问题。
相对于其他行业,中国乳品产业的发展远远落后于乳业发达国家,发挥后发优势,借鉴乳业发达国家的经验是实现我国乳业快速协调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本文的第二章从描述乳业发达国家乳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中,总结出中国乳品产业的原奶生产应向饲养集中化、服务社会化、环境生态化、技术科学化、生产组织化的质量集约型奶业靠近;乳品消费应向全民化、日常化、习惯化、多样化、层次化的“口粮”型乳品消费靠拢;乳品加工应向生产集中化、设备现代化、产品多样化、相关产业自主化、原奶供应与加工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像其他产业一样,作为市场终端环节的乳品消费是整个乳品产业链的基础。故此本文的第三章首先分析了乳品消费问题。本章在阐述了中国乳品消费现状的基础上,应用消费者行为理论对影响中国乳品消费的因素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的分析,得出乳品消费习惯缺乏、农民收入水平偏低、乳品市场开发力度不足、乳品质量安全不稳定、销售区域单一等因素制约了我国乳品消费的扩展。同时,由于乳品具有信任品和质量安全要求较高的特性,加之乳品消费习惯的缺乏,发挥政府的乳品消费推动作用就显得特别重要。首先,本文在讨论新古典经济学“完全信息”理论和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新作用的基础上,推理出,从政府职能的角度来观察,“完全信息”的合理性,进而指出了政府在推动乳品消费中的特殊作用;其次,分析了对乳品消费扩张以及乳品消费习惯形成都有特殊作用的学生奶计划的实施机制以及政府在培养居民乳品消费习惯中的责任与作用。
在了解乳品消费方面信息的基础上,第四章利用产业组织理论详细地探讨了中国乳品加工业的市场结构和企业行为,为中国乳品加工产业实现结构合理、市场成熟、竞争良性提供理论借鉴。第四章的内容分三大节展开。第一节对中国乳品加工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得出中国乳品加工业主要存在五个问题:(一)乳品质量不稳定且差异较大,整体水平与乳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二)国际竞争力明显不足,没有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加工企业集团;(三)产品品种不足,且差别化较低;(四)乳品加工企业与原奶生产者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远没有形成利益共沾、风险共担、供需协调的“生命联合体”;(五)产能过剩,竞争表现为无序和过度。第二节根据判断市场结构的诸项指标,对中国乳品加工业的市场结构作了全面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从市场集中度的角度看,我国乳品行业的市场结构为中(下)集中寡占型,处于适度区间的下限边缘,整个行业的集中度还有逐步提高的趋势;规模经济效应与市场集中度的提高并不存在明显的正相关,说明乳品加工业的市场竞争环境和企业行为有待于进一步的改善和调整。在乳品消费信息、加工业现状和加工业市场结构的基础上,第三节利用包含博弈论思想的现代产业组织理论,全面详细地分析了中国乳品加工企业的市场行为。与已有文献不同的是本文将合作博弈(合作竞争)的思想引入到乳品加工企业之间的横向竞争关系分析中。受当时市场环境的限制,以往的研究局限于乳品加工企业之间的竞争正效应分析,对乳品加工企业如何在竞争的基础上展开合作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竞争固然重要,但对于远未稳定和成熟尤其是大部分居民消费习惯还未形成和稳定,以及正面临国际乳业巨商强大竞争压力下的中国乳品市场而言,乳品加工企业之间的合作也同样重要。为此,本文利用博弈论的思想对乳品加工企业之间如何在价格竞争、广告竞争、产品竞争、并购竞争中实现合作和多赢做了尝试性的分析,以期使乳品加工企业之间的竞争理性化、良性化。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第五章分析了如何提高奶业产业化效率问题。本章共四节,第一节对中国原奶生产的现状进行了客观的描述,重点分析了原奶生产技术水平落后的原因。第二节讨论了原奶生产、销售的组织方式要求,得出必须通过产业化的经营方式来组织乳品的生产和销售。第三节、第四节分别从技术层面和制度经济学层面分析了提高奶业产业化效率的途径和机制,针对如何提高中国奶业产业化的效率提出了一个一般分析框架,并用此框架探讨了进一步提高中国奶业产业化效率的具体途径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