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电针“四关穴”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偏瘫侧肢体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住院部收集67例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患者,采取随机、单盲、对照设计,分为治疗组34例与对照组33例。治疗组采用电针四关穴(合谷、太冲)加针刺偏瘫侧肢体体穴,对照组除不使用电针“四关穴”外,其余治疗方法同治疗组,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McGill疼痛量表(视觉模拟评分、现有疼痛强度评估、疼痛情感评分)及中风后功能评定量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功能改善)和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及Barthel指数量表评价]进行疗效评定。结果:67例病人中64例完成整个试验过程,脱失病例3例。治疗组32例中临床痊愈2例(6.25%),显效14例(43.75%),有效13例(40.63%),无效3例(9.37%),愈显率50.00%,总有效率90.63%,对照组临床痊愈率1例(3.12%),显效7例(21.88%),有效16例(50%),无效8例(25%),愈显率25.00%,总有效率75.00%。两组愈显率、总有效率及两组疗效构成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能明显降低疼痛视觉量表(VAS)、疼痛强度量表(PPI)及现有疼痛强度(PRI)的疼痛程度、疼痛情感评分及中医主症积分,治疗后两组中风后肢体功能评定量表(FMA及Barthel)积分比较,P值均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上肢及腕部的功能恢复两组在治疗4周后疗效比较,P值大于0.05,两组无统计学意义,以上结果显示电针“四关穴”治疗脑卒中后偏瘫侧肢体疼痛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四关穴”对于缓解气虚血瘀型中风患者的肢体疼痛有明显疗效,且能有效促进肢体功能的康复,而无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