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是一种易对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高风险致病菌,为害蔬菜、果树、花卉等200多种植物,引起果蔬和花卉灰霉病。该病原菌产孢量巨大、四大转座子活跃、核基因组变异迅速、寄主广泛,位列全球“十大病害”第二位。目前,可以使用的抗病性果蔬品种匮乏!灰霉病防控主要依赖化学防治。由于设施草莓营造了一个有利于灰霉菌发生和流行的“小环境”,使用杀菌剂如多菌灵、乙霉威、嘧霉胺、腐霉利和啶酰菌胺等防治该病几年之后,均能够产生对上述药剂的多重抗药性。咯菌腈隶属于苯吡咯类杀菌剂,在国际上已经被用于防治该病(如草莓和葡萄灰霉病)30余年。然而,在我国该药剂于2012年首先登记用于花卉灰霉病的防控。由于草莓多重抗药性灰霉病肆虐,莓农“一药难求”!在2013年于江苏镇江地区发现咯菌腈用于草莓灰霉病防治。为了明确咯菌腈在该地区使用3年(即2015年)以后,田间是否形成对咯菌腈产生抗药性群体,进行了该项研究。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已经获得了采自山东寿光地区黄瓜、且对咯菌腈产生高抗的灰葡萄孢。因此,本研究侧重比较了来自江苏镇江草莓和山东寿光黄瓜高抗咯菌腈灰葡萄孢生物学特性异同。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鉴别剂量法,检测了采自镇江设施草莓病果的184株灰葡萄孢,其中咯菌腈低抗菌株频率为2.72%,高抗菌株频率为0;在58株采自花柄的菌株中,低抗菌株频率为13.79%,高抗菌株频率为5.17%,显著高于山东寿光黄瓜上的高抗菌株频率(2.67%)。山东寿光设施黄瓜的一个生长季喷施两次咯菌腈;而在江苏镇江设施草莓的一个生长周期中,至少喷施四次咯菌腈防控灰霉病,即江苏镇江设施草莓灰葡萄孢对咯菌腈选择压大于山东寿光设施黄瓜灰葡萄孢。(2)无论来自草莓,还是黄瓜的咯菌腈高抗菌株在菌丝生长速率、致病性、产孢量、产菌核能力和对渗透剂耐受性均显著低于敏感菌株;与二甲酰亚胺表现正交互抗性。与来自山东寿光设施黄瓜的咯菌腈高抗菌株相比,镇江设施草莓咯菌腈高抗菌株产孢量和形成微菌核能力显著增加。(3)比对分析了灰葡萄孢双组份组氨酸激酶基因(BCOS-1)全序列,发现来自设施草莓高抗咯菌腈菌株共有两种基因型,分别是(F127S+1365N+S426P)和(G538R+A1259T),这与来自山东寿光设施黄瓜高抗菌株的抗性基因型截然不同。(4)咯菌腈与5株高抗菌株BcOS-1编码蛋白的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所有高抗菌株BcOS-1编码蛋白亲和力都低于敏感菌株;来自不同寄主的高抗菌株BcOS-1编码蛋白与咯菌腈亲和力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