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生态大环境的影响和科技的发展促成了我国自然类纪录片的创作热潮,近几年的《森林之歌》、《美丽中国》、《大漠长河》等作品,不仅主题深刻而且制作精良,赢得了较高的收视率和良好的口碑,体现出了我国自然类纪录片较高的制作水平。较之传统的创作模式,这些作品以新的纪实美学态度对影像进行书写,在不断学习和借鉴国外优秀作品的基础上,融入我们本民族的审美特色,渐渐开始形成独具一格的“中国风”式的自然纪录影像。这些对于我们国家形象的塑造、自然风光的描绘、动植物的展现以及中国生态文明的关怀都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吸引了观众对自然类纪录片的关注,对于开拓纪录片市场也起到了推动作用。纪录片的美学是在纪录片美的创造和审美实现的过程中得以渗透和体现的,自然类纪录片作为纪录片中的主要类型之一,具有一种独特的艺术品格,它的美学特性可以从内容的影视美以及内涵的生态美等多角度呈现。自然类纪录片的美学意义在很大程度上成就了它的地位和声誉,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审美体验,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对现实生活进行观察和感受的窗口,为人类未来生存以及反观自省提供一个参照。因此,本文试图将自然类纪录片的研究与美学的相关理论相结合,对自然类纪录片的深层意义及产生的根源进行学理性的探析,希望对学界现有的研究成果有所创新与突破。本文主要从五部分对自然类纪录片的美学特质进行研究:第一部分,主要是对文章选题的综述;第二部分,主要从自然类纪录片的美学理念层探析自然类纪录片的深层内涵,结合了大众文化传播的相关理论和生态美学的理念,探析自然类纪录片的大众传播意义和更深层次的责任;第三部分,主要结合影视美学和纪录片创作的理论,从自然类纪录片制作过程中的选题立意、叙事视角、叙事手法以及“蒙太奇”语言等方面,探析自然类纪录片的创作模式;第四部分,主要结合影视美学和观众的审美心理,从自然类纪录片拍摄中的视觉语言、听觉语言、视听语言等方面论述了自然类纪录片的美学特质;第五部分,主要结合了当今社会媒体的传播特点以及纪录片所担负的新使命,从实践层面探讨自然类纪录片存在的问题和生产创作、市场运营的实践对策,为自然类纪录片未来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意义。总体而言,本文试图从美学角度审视自然类纪录片的变化和发展,并将具体文本、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现实层面指出问题、提出建议,以期对今后的自然类纪录片的创作和研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