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葛洪所撰三卷本《肘后救卒方》自成书以来,历经梁陶弘景、唐代医官及金杨用道等多人增改,书中掺有各时期文字,面貌较为混乱。《医心方》作为由日本平安时代(794-1192年)医家丹波康赖于公元984年所编集的一部多达三十卷的医学类书,所引用的二百余种文献均未经过宋代校正医书局校改,较好地保留了书中文献的旧貌,在医学、文献学、语言文字学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价值。《医心方》所引《葛氏方》是葛洪医籍的重要传本,见于《医心方》三十卷中的二十六卷,在全书的引用数量仅次于《千金要方》,条文内容与传世本《肘后备急方》及其他医书中的葛洪文字多有出入,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研究将以半井家本《医心方》为中心,并参考《肘后备急方》《外台秘要方》《证类本草》等传世医籍,从葛洪与《葛氏方》、《医心方》所引《葛氏方》概述、《医心方》所引《葛氏方》条文内容、与3种传世医籍所引《葛氏方》的对比研究,以及对《医心方》所引《葛氏方》成书年代五方面出发,对《医心方》所引《葛氏方》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探讨。1.葛洪与《葛氏方》研究简要梳理了《葛氏方》作者葛洪的生平和著述,并通过分析原文逻辑关系,探讨词汇在葛洪著作中的使用情况,推断在《玉函方》《金匮药方》这两种葛洪所撰百卷医方的书名中,《玉函方》一名更符合葛洪原意。本章还对葛洪医籍的创作背景和流传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整理,并探讨了《葛氏方》书名的由来及其在中日两国的简要流传情况。研究认为,《葛氏方》所拥有的“作者姓氏+方”这一命名方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并不罕见。《葛氏方》一名可能来自葛洪医籍从《肘后救卒方》《补阙肘后百一方》至《葛氏肘后方》《葛氏百(一)方》再到《葛氏方》的逐渐省略。2.《医心方》所引《葛氏方》条文内容《医心方》收录《葛氏方》条文共459处、1060方,其中直接引用为394处、1001方。直接引用有医理和医方两种表现形式,二者常集合于同一条文中。医理主要用于阐述生理规律、病名、病因、证候、诊断、预后和禁忌等内容,多以“《葛氏方》云……”的方式表述。医方的表述方式有“《葛氏方》治……”“《葛氏方》……”和“《葛氏方》云……”3种。间接引用共65处,59方。笔者从马继兴观点,将其分为“全同”“大同”两类。“全同”多以“《葛氏方》同之”的形式表示,指《葛氏方》与他书医方的药物组成相同,但在剂量、用法和服法等方面可有差异;“大同”表示《葛氏方》条文与他书医方在病证类似的前提上,论述中存在些许不同或需补充之处,多以“云”字引出差异或补充内容。另外,通过对《医心方》直接、间接引用的《葛氏方》条文中重复内容的考察,初步认为《医心方》间接引文出现“《葛氏方》同之”,可说明《葛氏方》与某引书医方的药物组成相同,其他内容可有差异。出现“《葛氏方》……”表示其所引内容或为《葛氏方》原文。3.《医心方》所引《葛氏方》条文内容《医心方》所载《葛氏方》条文可按内科、外科、五官科、妇产科、儿科、急症、传染病、养生与美容分为9类。分析其内容特点,发现《医心方》所引《葛氏方》具有好用鲜药、用药广泛、物尽其用、多用替代品的用药特色。在针刺疗法方面,《葛氏方》重视灸法而少用刺法,且着重记录灸治部位的体表定位。方中所载录的部分疾病、植物和动物具有浓郁的南土风情。另外,《葛氏方》所记载的禁咒治疗法,体现了魏晋六朝这一医学尚未从巫术中彻底剥离的历史时期对此书的影响。4.与3种医籍所引《葛氏方》的对比研究通过与传世本《肘后备急方》所引“葛氏”文字对比可知,传世本《肘后备急方》所载大部分“葛氏”文字较《医心方》引文简略,但在一定程度上可协助校正《医心方》引文。同时研究还发现,传世本《肘后方》中部分“葛氏”文字见于《医心方》所载《小品方》《千金方》《范汪方》等引文,这一发现可为传世本《肘后备急方》曾在唐初受到修订的推论提供新的证据。《外台秘要方》对《葛氏方》有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引用形式。其中,《外台秘要方》直接引用的《葛氏方》存在十六卷及以上的传本,内容上与《医心方》所引《葛氏方》存在较大差别。《外台秘要方》通过《集验方》《备急》《肘后》和张文仲文字间接引用的“葛氏”条文比起《医心方》所引《葛氏方》,总体上与传世本《肘后备急方》更为接近。另外,《外台秘要》所载录的部分葛氏文字,比《医心方》所引《葛氏方》与传世本《肘后备急方》更为古老,或未经陶弘景增改,具有重要的文献学价值。《证类本草》直接引用的葛氏条文总体上与传世本《肘后备急方》相似度更高,并收录有《小品方》《神效方》《姚氏方》《徐王方》之文,加之《证类》引文避隋唐国讳,故推断《证类本草》直接引用的“葛氏”文字,应属经唐人增改的传本。《证类本草》通过《本草图经》《肘后方》《姚氏方》间接引用的《葛氏方》“葛氏”文本多不见于《医心方》所引《葛氏方》,内容上与传世本《肘后备急方》更贴近。5.讨论《医心方》所引《葛氏方》内容包含有陶弘景的文字,不避隋、唐、五代及宋之国讳,书中的部分量词“过”“枚”“物”活跃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并在隋唐以后的医书中改变为隋唐时期的新兴量词“度”“个”“味”。综合以上分析,本研究认为《医心方》所引《葛氏方》的成书年代当在隋以前,南朝梁以后,是目前已知最早的葛洪医籍文本。《医心方》所引《葛氏方》及传世本《肘后备急方》对“白糖”的使用远早于中国实际炼制出白糖的时代。通过分析白糖在《葛氏方》中的用途,比较其与蜜在使用数量和适用疾病上的差异,本文认为《葛氏方》中的白糖并不等同于蜜,也不等同于今日所使用的白砂糖,应属于当时色泽相对较白的一种砂糖。6.结论(1)《葛氏方》一名来自对葛洪医籍之名的逐步省略。(2)《医心方》共引用《葛氏方》共459处、1060方,其中直接引用394处、1001方,间接引用65处、59方。(3)《医心方》所引《葛氏方》条文具有好用鲜药、用药广泛、物尽其用、多用替代的用药特色。(4)《医心方》所引《葛氏方》重灸法、轻刺法,并详细记述灸治部位的体表定位。(5)传世医籍中的《葛氏方》、“葛氏”文字面貌较为复杂,总体上与《肘后备急方》内容更为接近。(6)《医心方》所引《葛氏方》的成书年代应在隋以前、南朝梁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