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性主义理论来源于女性主义意识的发展且在女性主义运动的推动下得到进一步地发展。该理论旨在分析导致性别不平等的社会原因并致力于提高妇女的地位、推动妇女的权利和利益。自20世纪80年代“文化转向”思潮以来,各个学科实现了相互借鉴、相互结合。女性主义理论被引用于翻译领域并逐渐形成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同时,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家们也进行了大量丰富的翻译实践,并宣称,在翻译过程中要使用各种翻译策略以彰显女性在文本中的地位,让女性的声音在语言中“可见”。 其次,凯特·肖邦作为一个19世纪享誉世界的美国女性主义先驱,影响了一大批当代作家以及后世学者,其代表作《觉醒》讲述了女主人公艾德娜·庞德烈挣扎于日益增长的自由意识和当时社会对女性的传统观点和道德理念,最终通过自杀实现自我解放,更是在当时引发了轩然大波。然而,学术界对于其的研究仅仅局限于主题的探索、人物形象的分析、意象的阐述和人物会话的理解。其翻译一直未受中国学者所青睐,中译本近年来层出不穷,然而鲜少有人问津,相关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本文以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为理论框架,对凯特·肖邦的《觉醒》的两个中译本(杨瑛美版和刘新民版)中的前言、人物形象描写、性别相关词汇的翻译进行对比分析,试图探讨译者的性别差异对于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以及不同翻译策略所产生的效果以期丰富对《觉醒》中译本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