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表明,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密切相关。在一定意义上讲,经济发展实际上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升级的过程。所以,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来促进和推动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对于后起国而言,借鉴先行国的经验和教训,制定恰当的产业结构政策,对于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在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中,产业结构调整主要借助于市场机制;即便如此,在市场失灵的领域,仍需要借助国家的力量对资源配置进行调节。对于转型经济国家而言,运用政府干预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则更加现实,并具有合理性。产业结构政策的手段比较广泛,税收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在产业结构政策中具有其他手段无法替代的优势。目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税收结构优化的关键时期。我国作为一个后起国家,产业结构尚不尽合理,力图将工业化国家长时期的产业结构演进浓缩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在市场的基础作用的前提下,必须增加政府的影响,税收就是其中政策措施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了一系列产业政策措施,其中不乏税收政策措施。但是,对于税收政策对产业结构优化的效应问题,缺乏这方面的研究分析。另外,我国自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又进入了新一轮税制改革时期。政府必须对税收政策进行评价,才能知道税收政策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程度?当影响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背景、基础、条件和因素等发生变化时,是否对政策进行调整?如何调整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如此等等。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对税收政策的效应进行系统的评价和科学的预测。因此,将产业结构理论和税收理论有机地结合,把税收放在宏观的视野里,系统地分析税收政策在产业结构优化中的效应作用,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税收政策建议。 本文的研究思路是围绕这样一条主线进行的:在总结产业结构演进与税收作用机制的理论基础上,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税收政策效应进行经验分析,包括国家鼓励类产业和限制类产业的税收效应,通过分析弄清税收效应大小以及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税收政策建议。本文的总体框架是,第一,分析我国产业结构演进及优化问题;第二,研究税收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工具手段、作用机制和评价体系;第三,对国家鼓励类产业的税收效应进行分析;第四,对国家限制类产业的税收效应进行分析;第五,提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税收政策建议。本文认为我国三次产业结构演进基本上反映了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基本符合发展中国家的一般规律。但是,我国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方面仍存在不足,服务业发展滞后。税收作为政府干预经济的重要杠杆,是一种的间接干预手段,随着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它在产业结构政策中的地位会日益提高。政府可以通过减税方式鼓励某些产业发展,通过增税方式限制另一些产业发展。我国的产业结构税收政策对于产业结构的演进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鼓励类产业税收政策效应比较明显,限制类产业税收政策效应则相对弱些,本文通过大量数据对此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对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税收政策,首先应认识到税收作用的局限性所在,给予税收准确的定位;其次,要从技术进步入手,推动产业结构高度化;鼓励服务业发展,完善限制性税收政策体系,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再者,健全地方税体系,改革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给税收有效发挥作用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本文在研究方法上比较注重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尽量采用准确翔实的第一手数据资料,增强本文论证的说服力。本文采用了计量经济方法、对比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其中,计量经济方法主要用于产业增加值与产业税负的关系分析;案例研究方法主要用于东北老工业基地增值税转型效应分析和我国烟草行业税收效应分析;对比分析法在本文各处都有体现。 本文的创新之处,首先是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的创新。对于产业结构和税收政策,国内外都分别有大量研究,但是存在一定程度的分离,本文将产业结构理论和税收理论相结合,从鼓励类产业和限制类产业的角度入手,深入分析了产业结构优化的税收政策效应,以前研究没有如此系统、详细。本文坚持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结构分析方法等对相关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得出具有说服力的研究结论,这也是以前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中比较少见的。其次,本文在借鉴国内外最新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税收政策及效应进行了全面的探讨。本文研究观点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政策在促进自主创新方面严重存在不足,主要是因为税收优惠政策侧重于产业链下游,对科研成果的税收优惠政策多,对研究开发环节给予优惠政策较少;应用技术研究的优惠政策多,基础理论研究的优惠政策少;引进先进技术的优惠政策多,消化吸收、自主创新的优惠政策少。这种优惠方式容易导致企业把重点放在引进技术和生产高新技术产品上,而研究开发和风险投资等不够,制约自主创新能力。第二,现代服务业发展与总部经济的形成,促进了总部企业所在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但是由于税收制度设计的缺陷,造成了总部经济税收与税源的背离,加剧了区域之间税收竞争,不利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第三,初步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增值税转型效应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从增值税转型的成本来看,东北地区增值税转型减少的税收收入不多,完全在国家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从增值税转型的效益分析,东北地区增值税转型试点后的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吸引投资的“洼地效应”明显,促进了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第四,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和税收制度自身缺陷,导致地方投资冲动和“税收失灵”,对产业结构优化带来负面效应。因此提出:一方面要规范中央与地方税权的划分,完善地方税体系,保障基层政府公共支出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健全我国限制性税收政策体系,“疏”、“堵”结合,形成合力。第五,提出鼓励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包括完善流转税制,解决服务行业重复征税等问题;开征社会保障税以取代社保费,应对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失业问题;以统一的房产税(物业税)取代诸多的房地产税费,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健全完善促进农村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实施财税优惠政策,推进服务业市场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