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国际标准,中国从1999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农村人口老龄化更为严重。这给农村居民的养老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迁,传统的养老保障模式不再满足农村人口养老的需要,大量的农民不得不从传统养老转向社会养老,社会养老的需求总量不断增加,需求结构也发生了新的变化。2009年9月,国发〔2009〕32号文件的出台标志了新农保试点正式开始。目前,多个省市地区已实现了新农保制度全覆盖。但是从人群全覆盖的角度来看,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仍然任重道远。此外由于我国国内各省、省内各市、市内各县的发展失衡,各地新农保发展存在较大差异,推进中遭遇诸多困阻。本文旨在通过一定范围内的走访和问卷调查以对当前新农保制度的供求情况和农民对新农保满意度及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以及对不同经济水平下新农保满意情况的比较分析,以期对我国经济发展不均衡背景下新农保全面顺利的推进与完善提供一定的借鉴。新农保的需求主体是农民,供给主体则是政府。本文以社会保障、社会学、经济学和财政学等相关理论为基础,从研究新农保供求关系入手,选取地处我国中西部的山西省内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新农保发展状况有差异的临县和介休两个县作为调查地,通过对属地内五百位农民参与新农保的认知、需求、参与、期望以及满意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比较分析了两地新农保供求情况,并以此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两地农民就当地开展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情况进行满意度分析,同时运用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对两地进行了比较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对当前家庭年人均纯收入的满意度较低,对国家开展新农保制度的做法的满意度整体较高,而对现在每月可领取的养老金水平的满意度居中;结构方程全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对新农保的期望情况对满意度的影响显著,农民的基本情况也是使得农民对新农保的满意度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而农民的经济情况、认知情况、需求情况以及参与情况等都对满意度的影响不显著;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在各个假设路径中,介休和临县两地的影响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新农保满意度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影响。此外,通过分析得出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当前存在的供求矛盾问题,并进一步剖析其矛盾原因。最后,结合研究结果及进一步考虑农民对新农保的需求情况,以追求新农保供求平衡为目标,分别从结合实际改进落实政策、提高农民对新农保的支付能力、政府和集体共同为制度提供财政支持以及完善其他相关的保障机制等多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