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北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利川市、恩施市、咸丰县三县市境内,分为两片。东部星斗山片,位于利川市、咸丰县、恩施市三县市交界处,地理坐标为29°57′~30°10′E,108°57′~109°27′N;西部小河片,位于利川市境内,地理坐标为30°04′~30°14′E,108°31′~108°48′N。保护区地处中亚热带与北亚热带过渡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在夏季(2004年7月)和春季(2005年4月)采集藓类植物标本600余号。在标本整理及鉴定的基础上,统计出藓类植物26科68属191种(含7变种)。把所含种数多于9的科定为优势科,星斗山保护区有9个优势科,共含41属140种,分别占星斗山保护区藓类植物科的36.00%,属的59.42%,种的73.30%,构成了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藓类植物区系的主体。在这些优势科中,大多数是代表温带分布的大科,如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曲尾藓科(Dicranaceae),丛藓科(Pottiaceae),提灯藓科(Mniaceae),羽藓科(Thuidiaceae),凤尾藓科(Fissidentaceae);世界广布科有灰藓科(Hypnaceae),真藓科(Bryaceae)。由此可见,星斗山自然保护区中藓类植物的主体成分以温带成分为主,缺乏热带成分。
本文按现有资料,并参照吴征镒先生对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的划分,将星斗山自然保护区藓类植物划分为9种成分,其中东亚成分最丰富,有69种,占总数(扣除世界广布种,下同)的40.35%,温带成分(包括北温带、东亚北美和欧亚共有)有55种,占32.16%,仅次于东亚成分,热带成分(包括泛热带成分、古热带成分和热带亚洲)有39种,占总种数的22.81%。表明了星斗山自然保护区是热带、亚热带成分向北扩展和北温带成分向南渗透的过渡地带,这种情况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相符合。
两地相似性指标的比较,可以判断其区系的联系程度。通过与6个山体和地区(湖北后河、广西九万山、四川金佛山、河北小五台山、内蒙七老图山、吉林长白山)进行藓类植物区系的比较,星斗山保护区藓类植物区系与四川金佛山、湖北后河、广西九万山的关系最为密切,它们属的相似性指标都超过了50%。这可以从它们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加以解释。
从种的相似性指标来看,星斗山保护区藓类区系与后河的相似程度最大(34.63%),这符合两地所处的相临的地理位置,也符合藓类植物种类与小环境联系密切的规律。其次是金佛山(31.86%),再次是九万山(27.98%),这与属的相似性指标基本吻合,说明属的相似性指标和种的相似性指标都可以用于藓类植物区系的比较中,只是施姆凯维奇的属相似性指标,可能适合于两地大环境相似的情况,而如果两地小环境相似,则Kroeber的种的相似性指标更有意义一些。
在垂直分布的研究中,就种类来说1000m以下的地带,藓类植物种类较多,其生境以石生为主;1000~1500m的地带,树生和腐生藓类明显增多,说明本带海拔高差较大,环境梯度变化明显,尤其是湿度较大;1500m以上的藓类植物,此次未采集到,有待以后继续研究。
在利川小河的原始水杉种群中,设立4个20m×20m的样地,随机调查样地中地面藓类植物和胸径大于15cm的水杉树上的附生藓类植物。在标本整理及鉴定的基础上,统计出藓类植物15科,24属,43种,其中树附生藓类植物有12科16属24种,以曲尾藓属植物在样方中出现的频率最高,为30.00%;白发藓属在3个样地的树基部均有分布,表明水杉树基部的树皮微环境呈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