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自控温磁热疗技术是一种基于磁性材料磁相变特性实现温度自动调控的智能热疗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纳米颗粒磁热疗而言,制备具有高产热效率的自控温磁性纳米颗粒是该项技术走向临床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尖晶石铁氧体纳米颗粒的化学性质稳定、磁学性质可控,是磁热疗用纳米颗粒的常用材料,其磁学性质依赖于金属离子的种类、含量以及其在A、B位的分布情况。本论文通过减小B位Co2+离子占位率、调控离子掺杂含量以及高温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控温磁热疗技术是一种基于磁性材料磁相变特性实现温度自动调控的智能热疗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纳米颗粒磁热疗而言,制备具有高产热效率的自控温磁性纳米颗粒是该项技术走向临床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尖晶石铁氧体纳米颗粒的化学性质稳定、磁学性质可控,是磁热疗用纳米颗粒的常用材料,其磁学性质依赖于金属离子的种类、含量以及其在A、B位的分布情况。本论文通过减小B位Co2+离子占位率、调控离子掺杂含量以及高温热处理三种方法,制备出生物相容性良好,适用于传统热疗(42-46℃)和高温热疗(46-60℃)的高产热效率自控温尖晶石铁氧体纳米颗粒。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通过减小B位Co2+离子占位率,制备出居里温度为48.8℃、医用安全磁场(16kA/m,100 kHz)下产热效率为6.53 W/g(固有产热效率:0.255 nH·m2/kg)的尖晶石铁氧体磁性纳米颗粒Zn0.54Co0.46Cr0.6Fe1.4O4。通过线性响应理论和Stoner-Wohlfarth模型的理论分析发现,该磁性纳米颗粒在交变磁场下的产热机制为磁滞损耗和驰豫损耗,其中驰豫损耗占主导。磁热实验结果表明,在交变磁场作用下,该磁性纳米颗粒能够自动地将纳米颗粒悬浮液的温度控制在48.0℃,具有良好的自控温性能。通过调控离子掺杂含量制备出居里温度在42.6-145.0℃范围内,医用安全磁场下产热效率在9.8-26.8 W/g(固有产热效率:0.388-1.05 nH·m2/kg)的磁性纳米颗粒ZnxCo1-xCr0.4Fel.6O4(0.5≤x≤0.7)。其中,Zn0.7Co0.3Cr0.4Fe1.6O4的居里温度为 42.6℃,医用安全磁场下的产热效率为9.8 W/g(固有产热效率:0.388 nH·m2/kg),适用于传统热疗;Zn0.65Co0.35Cr0.4Fe1.6O4的居里温度为59.7℃,医用安全磁场下产热效率为26.8 W/g(固有产热效率:1.05 nH·m2/kg),适用于高温热疗。磁热实验表明,在交变磁场作用下,Zn0.7Co0.3Cr0.4Fe1.6O4和Zn0.65Co0.35Cr0.4Fe1.6O4能够自动地将纳米颗粒悬浮液的温度分别控制在42.2℃和59.3℃,具有良好的自控温特性。通过高温热处理将磁性纳米颗粒ZnxCo1-xCr0.4Fe1.6O4(x=0.5、0.55和0.6)的居里温度从 145℃、123.8℃和 88.8℃分别降低到 118.5℃、94.0℃ 和 52.6℃。研究发现,高温热处理使得部分B位Co2+离子迁移到了 A位,导致A、B位金属离子间超交换相互作用减弱,进而降低居里温度。磁热实验结果显示,在交变磁场作用下,热处理后的Zn0.6Co0.4Cr0.4Fe1.6O4能够自动地将纳米颗粒悬浮液的温度控制在52.0℃,具有良好的自控温性能,其医用安全磁场下的产热效率为28.6W/g(固有产热效率:1.12nH.m2/kg)。将高温热处理后的磁性纳米颗粒Zn0.6Co0.4Cr0.4Fe1.6O4与温敏性可注射水凝胶相结合,制备出低温可注射、体温下能够迅速成胶的可注射磁性水凝胶,并经皮下注射到昆明小鼠背部进行磁热升温实验,以研究该自控温磁性水凝胶在活体环境中的升温性能。结果显示,在重复磁热升温实验中,小鼠体内磁性水凝胶的温度可自动控制在49.6-50.7℃,表明制备得到的磁性水凝胶具有良好的自控温性能。
其他文献
人类可以毫不费力地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行走。在这一过程中,人类需要绕开物体障碍物、绕开静止或移动中的他人,最终抵达终点。不仅如此,人类的社会认知特性也对于其空间行走行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例如人类会尽量避免从交互的人群中穿过,以防止打扰他人之间的社会交互。人类空间行走中的社会认知特性虽然重要,但是在大量关于人类空间行走的研究中都没有得到完整的验证,也没有相应的计算模型解释人类在这一过程中的认知计算过程
吡唑啉酮作为一类重要的结构单元广泛存在于药物以及活性分子中。近年来,围绕新颖结构吡唑啉酮类化合物的构筑化学工作者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基于不同的吡唑啉酮合成子发展有机或者金属催化策略是构筑新颖结构吡唑啉酮类化合物的重要手段。在众多的合成子中,4-异硫氰基吡唑啉酮和4-重氮基吡唑啉酮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工作围绕两种吡唑啉酮合成子展开,发展了不对称串联反应和金属卡宾类反应,研究结果如下:发展了构筑吡
内燃机中喷雾碰壁形成附壁油膜的现象非常普遍,是影响内燃机性能和污染物排放的重要原因之一。针对目前油膜蒸发模型研究中假设多、精度低,以及高温条件下多组分油膜蒸发实验研究匮乏的问题,本文以典型燃油正癸烷(C10H22)和正十二烷(C12H26)为研究工质,从传热传质分析入手,建立了新的油膜蒸发模型和组分扩散模型。该模型基于油膜厚度远小于油膜铺展长度的特点,将油膜模型简化为一维问题。应用该解析模型对油膜
在众多暗物质可能性中,大质量弱相互作用粒子(WIMP)一直被认为是暗物质的最佳候选者,它被流行的超对称理论采用并被广泛研究达三十余年。但是另一方面,近年来暗物质直接探测实验结果表明暗物质和原子核之间的相互作用至多为微弱相互作用,这和WIMP的基本观点有较大偏离,因此简单的WIMP暗物质理论变得不再自然。由于最小超对称模型(MSSM)和次最小超对称模型(NMSSM)都是基于简单的WIMP暗物质理论,
海底滑坡作为主要的海洋地质灾害之一,其不仅能够导致海底管线、电缆、海洋基础等工程设施的破坏,还可引发海啸造成人类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海底滑坡的触发机制十分复杂,长距离、大体积海底滑坡的发生通常是在一定触发条件下逐步累积的结果,其往往经历一个渐进性的破坏过程。在滑坡发生时,滑裂面很难在整个坡内同时出现,而是沿着局部剪切面展开,滑带土的剪切强度随着剪切位移的增加而缓慢减小,继而呈现整体破坏。海底滑坡的
非均相光催化技术在解决当前人类面临得能源危机和水污染问题上具有很大的前景。金属有机骨架(MOFs)和金属硫化物作为两种重要的光催化材料,具有孔结构均匀可调、化学性质易于调控、金属位点分布均匀、电子和光学性能优异等优点,在光催化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然而,MOFs材料的微孔结构不利于传质过程,从而限制了较大的分子物质进入MOFs腔内,阻碍了其在光催化方面的应用。MOFs中的金属与有机配体连接,还使得其L
新材料产业是推动科技发展、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为我国新型战略产业之一。与传统金属或者陶瓷材料相比,先进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比强度、比模量以及可设计性。聚对苯撑苯并二噁唑(PBO)纤维作为高性能先进复合材料的增强材料,在国防、航空航天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PBO纤维由于表面高结晶度呈现化学惰性,形成复合材料界面粘结性能较差。因此,对PBO纤维表面进行改性处理,改善PBO纤维
优化问题是人类生产和社会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实际复杂优化问题入手,重点探讨了蚁群算法和粒子群算法两种集群智能算法,对算法进行改进并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检验。同时针对物流配送中心选址问题,改进传统的非线性规划方法,完成算法测试和实际应用。全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和研究:第一部分介绍蚁群算法并对蚁群算法进行改进,通过实际最短路问题验证了改进算法的有效性。证明当参数取值为α≥1,β>0时,随迭代时间
氯代挥发性有机物(Chlorinated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Cl-VOCs)由于 Cl 取代基的存在,使其较常规的VOCs生物毒性更强,因此,对Cl-VOCs的污染控制是环境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电催化还原脱氯技术,不仅可以去除Cl官能团,有效的降低毒性,而且可以回收高附加值的产物。因此,该技术可同时实现污染处理以及资源回收,具有较高的应用前景。但是,作为一种新兴
Rockafellar在1976年发表了两篇论文,一篇是极大单调算子的邻近点方法,另一篇是邻近点方法在不等式约束凸优化的原始最优性,对偶问题的最优性和极大极小最优性的应用.其中,对偶问题最优性的邻近点方法是著名的增广拉格朗日方法.对应于极大极小最优性的极大单调算子的邻近点方法即邻近乘子方法.这些方法在求解各种结构凸优化问题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非凸优化问题的邻近乘子方法和复杂非凸矩阵优化的增广拉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