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海洋立管作为连接顶部海洋平台和底部海床,用来运输海底油气资源的重要管道设备,是海洋开发中必不可少的关键装备,同时也是最薄弱构件之一。立管不仅时刻承受着外部复杂海洋环境载荷(如海流、波浪、内波等)和海面平台运动的影响,还会受到内部流经的高温高压油气的作用。这些载荷的长期周期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耦合效应,会引起立管周期往复运动从而导致立管结构的疲劳破坏。多模态参与的立管涡激振动是人们目前关注的热点课题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洋立管作为连接顶部海洋平台和底部海床,用来运输海底油气资源的重要管道设备,是海洋开发中必不可少的关键装备,同时也是最薄弱构件之一。立管不仅时刻承受着外部复杂海洋环境载荷(如海流、波浪、内波等)和海面平台运动的影响,还会受到内部流经的高温高压油气的作用。这些载荷的长期周期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耦合效应,会引起立管周期往复运动从而导致立管结构的疲劳破坏。多模态参与的立管涡激振动是人们目前关注的热点课题之一。现有实验和CFD仿真计算都表明此类现象的普遍存在性,然而这两种方法在分析参数较大范围变化的影响方面都存在耗时费力的问题,难以全面揭示多稳态存在的非线性动力学现象,影响立管安全性的正确评估。因此基于尾流振子经验模型的立管流固耦合动力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其不仅能揭示此类模型在立管多模态动力学行为方面的预报能力,也对分析实验和CFD仿真获得的动力学现象机理起到帮助和补充作用。本文主要以深海大长径比的顶张力立管为研究对象,以尾流振子描述流体的作用,应用Poincaré映射法、平均法和奇异性分析法,对立管涡激振动中出现的分岔、多稳态等非线性行为进行研究,取得如下几个方面的进展。(1)基于三阶变升力系数水动力模型,以单模态Galerkin离散结果为基础,应用平均法推导了均匀流条件下1:1主共振激励下的立管涡激振动幅频响应方程。并使用分岔奇异性理论讨论了升力系数模型中主要参数和立管涡激振动响应的关系,为经验模型中经验系数的选取提供参考和指导。通过向量场结构分析揭示了几类有潜在破坏力的瞬态动力学行为,值得工程中注意。(2)以van der Pol尾流振子模型为基础,构建顶张力立管流固耦合系统涡激振动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并通过与国外大比尺立管涡激振动实验测量结果对比,验证了使用高阶Galerkin离散结果计算立管涡激振动响应的准确性。通过求解立管系统线性化后雅克比矩阵的特征值,分析了立管流固耦合系统的固有振动特性,并对比了立管系统剪切流和均匀流、无阻尼和有阻尼条件下的模态特征。(3)基于15阶Galerkin离散模型研究了0至0.6m/s流速范围内,线性剪切流条件下1000m长顶张力立管涡激振动横流向响应中出现的分岔现象和多稳态行为。详细探讨了各典型流速下的立管涡激振动的非线性响应特征,以及大长径比立管涡激振动响应中,多模态相互作用的现象。通过分岔图和三维频谱图总结了判断立管系统三稳态行为的方法。(4)对均匀流条件下的顶张力立管的涡激振动响应进行分析,发现对于大长径比立管系统,虽然较剪切流时表现出更多的周期运动,但是高阶模态参与、多模态相互作用的非线性振动行为依然显著。甚至同一流速时,不同初始条件下立管系统可以出现四种不同振动响应的多稳态行为,且多稳态行为中出现了立管振动的响应模态阶数和频率相同,但振幅和振型不同的现象。(5)综合考虑立管内部流体流动和平台周期性升沉时对立管产生的载荷,分析了参数激励和内流流速变化对立管涡激振动的作用影响。发现内流-参激-涡激耦合振动下,立管系统中存在相图结构复杂多变的周期运动,包括1/2亚谐共振和1:3内共振共存引起的周期运动,在一些条件下立管系统响应还存在发散失稳的风险。上述研究表明,多模态涡激振动中多稳态现象普遍存在。因此降低多稳态行为可能造成的危害,是深海立管设计与安全运行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其他文献
铝基复合材料(AMC)具有比强度和比模量高、热稳定性好、导热性优良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发动机制造、精密仪器等领域。晶须增强AMC兼具高强度和良好的加工性,显示出独特的应用前景。目前制备晶须增强AMC的方法主要是外加法,该方法存在晶须难分散、界面结合差、易发生界面反应、晶须结构易破坏等问题。而在基体中原位合成晶须不仅能够避免这些问题,而且可以通过结构设计实现在提升强度的同时保持足够韧性。因此
立方氮化硼(cBN)因其优异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尤其是不与铁系元素反应而备受关注,在精密机械加工、电子和光学器件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高温高压烧结法制备立方氮化硼复合材料,研究cBN原料、结合剂组成和烧结制度与性能的相关性;分析了弥散颗粒、晶须和Y2O3对cBN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对实验制备的cBN复合材料进行切削高温镍合金的实验加工验证研究,并与商用知名品牌刀具对比。本论文的主要
抗生素滥用会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甚至促使超级细菌出现。因此,针对不依赖抗生素的抗菌策略的开发迫在眉睫。由于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具有多种优异性能,例如多孔性的结构、可调控的成分和易于修饰的表面,这类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本文针对PCN 224和普鲁士蓝两种具有优异生物安全性的MOF材料进行功能化修饰,设计出多种不依赖抗生素的MOF基光控抗菌材料,并通过动物实验证实了这些材料可以高效快速地治疗并修复被
共价有机框架材料(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COFs)由轻质元素组成,通过共价键相连接而成的一类结晶性聚合物,近十年来发展迅猛,受到广大科研工作者们的关注。COFs材料具有良好的热/化学稳定性、结构可设计性、孔结构可调节性、高比表面积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气体存储与分离、催化、光电和生物医药等领域。通过不同的设计策略,可对COFs材料进行结构和功能化调控。根据材料在不同
尖晶石铁氧体具有高电阻率、高初始磁导率、低矫顽力、低涡流损耗、良好的阻抗匹配和高介电损耗,是一种重要的磁性材料,被广泛地应用于变压器、传感器、隐身涂料、磁性药物传输和水处理等各种现代器件和技术中。本论文从三个方面入手对尖晶石铁氧体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第一,通过元素替代的方式优化了铁氧体的软磁性能;第二,研究了铁氧体的微波吸收和电磁屏蔽性能;第三,将铁氧体与硅酸镁材料复合,对其染料吸附能力进行了研究。
BiFeO3是一种单相多铁材料,具有高铁电居里温度、高反铁磁奈尔温度和高剩余铁电极化强度等优点,可以应用于非易失存储器件。本论文利用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BiFeO3薄膜及其异质结构,系统研究了BiFeO3薄膜的微观结构与磁特性及其异质结构的电输运特性和磁特性。在BiFeO3/LaAlO3异质结构中,随着BiFeO3薄膜厚度增加,BiFeO3薄膜发生了由高应变类四方相→类四方相→倾斜的MC相→中间倾斜
目前,无机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国内外研究者已经开发出大量的无机长余辉材料。相比于无机长余辉发光材料,有机长余辉发光材料因价格低廉、合成简便、生物相容性好、柔性以及功能团易修饰等优点而成为了当前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同时,由于有机晶态长余辉材料具有非晶态有机长余辉材料所不具备的诸多优点,使得有机晶态长余辉材料无论是在设计制备、机理研究,还是应用方面均具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深入研
有机共晶是由两种或多种组分通过非共价键作用组装形成的固体材料,与传统共价键合成相比,具有成本低廉、结构设计灵活、可溶液加工等优势,为功能材料的设计与制备提供了有效策略。共晶是组分明确的单晶材料,其构筑单元在共晶内呈现清晰有序的堆积结构,有利于研究多组分材料的结构与性质关系,进一步为高性能功能材料的设计与合成提供指导。其中,电荷转移共晶是指在给受体分子之间有自由电子离域的一类,电荷转移作用既可以是形
高超声速飞行器服役于超高温度、高气动载荷和高速气流冲刷等严酷环境中,并且其冲压发动机也会面临超高温水蒸汽、高气动压力等极端条件。面对如此恶劣的服役环境,现有的隔热材料无法满足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系统的发展需求。因此,开发新型轻质、高强、超高温隔热材料对于推动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上述背景,本论文开展了新型超高温隔热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为了提高多孔超高温陶瓷的
海底油气管道的主要铺设方法包括S型铺管法、J型铺管法以及卷管铺设法。其中卷管铺设法的效率高、成本低。在卷管铺设的过程中,管道会产生1-3%的轴向大应变,在服役过程还会承受内压。在运输腐蚀性介质时还需要防护内衬层。一旦发现管道含有裂纹,需要断裂评估以保障安全。本文针对目前存在的断裂评估方法进行了优化和改进,主要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修正了参考应力法,并对含有环向表面裂纹且承受大尺度轴向应变的等匹配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