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子宫体内膜采集器与诊断性刮宫及宫腔镜比较,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可行性。探讨子宫内膜采集器与诊断性刮宫、宫腔镜比较在不同病理类型内膜病变中的诊断符合率有无差异;探讨子宫内膜采集器与诊断性刮宫在采集子宫内膜标本满意度、疼痛程度、操作简便性中有无差异;影响子宫内膜采集器诊断符合率的因素;寻找子宫内膜采集器的最佳适用人群,为子宫内膜病变的筛查提供新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1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的有子宫内膜组织检查指征的患者165例,根据病情及患者自愿分为诊断性刮宫组(124例)及宫腔镜组(41例),在两种操作之前,均使用内膜采集器收集子宫内膜;不同方法获取的两份内膜标本经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后由两位病理科专家进行诊断;操作完毕后,诊刮组患者根据数字疼痛量表(NRS)对两种操作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子宫内膜采集器与传统诊刮及宫腔镜比较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符合率中有无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在诊断性刮宫组:1)采集器与诊刮获取子宫内膜标本满意度分别为94.35%(117/124)、98.39%(122/12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采集器疼痛评分为(1.62±0.80)分,诊刮疼痛评分为(7.73±0.68)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采集器与诊刮扩张宫颈率分别为10.48%(13/124)、68.55%(85/12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采集器与诊刮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4.44%(34/36)、97.22%(35/36);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中均为94.74%(18/19);在良性病变中为81.58%(31/38)、94.74%(36/38),在正常子宫内膜的诊断符合率为90.32%(28/31)、93.55%(29/31),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在以绝经后阴道流血为主诉患者中,采集器与诊刮诊断符合率均为90.31%(28/31),在绝经前阴道异常流血患者中,为96.10%(74/77)、97.40%(75/77),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以发现宫腔占位为主诉患者中,两者分别为56.25%(9/16),93.76%(15/1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采集器与宫腔镜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诊断符合率71.43%(10/14)、100%(14/1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子宫内膜息肉中为:48.15%(13/27)、100%(27/2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在采集器诊断符合组与不符组平均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9.75±3.39)mm、(5.73±2.05)mm,宫腔深度分别为(7.49±0.55)cm、(8.42±0.94)cm,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年龄在两组中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内膜采集器作为一种简便、微创方法,可以结合子宫大小及内膜厚度取代诊刮用于异常阴道流血患者的内膜病变筛查,对与临床不符的阴性结果及宫腔占位性病变患者,应以宫腔镜进行复检,以免漏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