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绵羊产羔性状是生产中重要的经济性状之一,产羔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绵羊养殖的生产成本和生产效率。然而,小尾寒羊杂交群体的胎产羔率显著低于多胎地方绵羊品种,其多羔性状的遗传机制到目前为止尚不明确。此外,小尾寒羊杂交群体的自然发情存在明显的季节性,不利于绵羊的全年均衡产羔。本论文旨在使用PCR-RFLP技术与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不同繁殖力绵羊的多胎基因的突变位点,通过检测不同季节不同繁殖时期绵羊外周血液中MLT和E2、P、FSH、LH水平,以揭示生殖激素的变化规律,结果如下: 对BMPR-IB基因突变(FecB)基因型进行检测,共发现有BB、B+和++三种基因型,其中B+为优势基因型,+为优势等位基因。对GDF-9基因突变进行检测,发现G1突变位点存在AB和AA两种不同的基因型,AA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A为优势等位基因,G7和G8突变位点不存在多态性。利用PCR-SSCP对BMP-15基因的4个突变位点(FecXB、FecXH、FecXI、FecXGr)进行检测,均未发现以上四个突变位点。 使用生物信息学分别对三个多胎主效基因进行分析,发现BMPR-IB基因偏好使用以G/C结尾的密码子;GDF-9和BMP-15基因偏好使用以A/T结尾的密码子。说明该20个物种在密码子偏好性和亲缘关系远近上存在一定关联性。对BMPR-IB和GDF-9基因进行选择压力分析,发现两个基因均以中性选择为主。 低产羔性状绵羊血液中E2、 FSH、LH、PRL、GnRH在非繁殖季节、发情期及黄体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P在非繁殖季节与黄体期之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MLT在非繁殖季节与发情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与黄体期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发情期与黄体期在MLT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高产羔性状绵羊血液中FSH、LH、GnRH在非繁殖季节、发情期及黄体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E2在非繁殖季节与黄体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非繁殖季节与发情期差异不显著(P>0.05),发情期与黄体期差异不显著(P>0.05);P、PRL、MLT在非繁殖季节和发情期与黄体期存在极显著差异(P<0.05)。低产羔性状和高产羔性状绵羊外周血液中生殖激素的变化规律特征表现为:低产羔性状绵羊和高产羔性状绵羊E2、FSH、LH、及PRL均表现为非繁殖季节、发情期及黄体期无显著的差异(P>0.05);低产羔性状绵羊中GnRH的分泌在非繁殖季节与发情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黄体期与发情期同样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非繁殖季节与黄体期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在高产羔性状中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低产羔性状绵羊中的MLT非繁殖季节与发情期相比较,非繁殖季节与发情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发情期与黄体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非繁殖季节与黄体期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高产羔性状绵羊群体中,非繁殖季节与发情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非繁殖季节与黄体期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低产羔性状绵羊和高产羔性状绵羊P浓度变化水平在非繁殖季节与黄体期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发情期和黄体期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 综上所述:BMPR-IB有BB、B+和++三种基因型,GDF-9的G1有AB和AA两种基因型,但GDF-9的突变位点G7和G8基因型不存在多态性,BMP-15基因未发现基因突变位点的多态性;BMPR-IB、BMP-15和GDF-9分别偏好使用G/C、A/T结尾的密码子。另外,生殖激素变化规律表明E2的变化规律仅与发情时期存在相关性,MLT、GnRH的变化规律与发情时期和产羔性状均存在相关性,FSH和LH在不同季节无明显的变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