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快速城市化、机动化的推进,历史城区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发展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日益突出。协调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促进历史城区有机更新与功能复兴,实现历史城区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开展历史城区步行性分析方法研究,对于城市步行交通规划中制订合理的改善目标、选择需要重点改善的片区或街道、确定现有步行设施的不足和改善潜力、确定规划建议的项目的优先级、评价规划和项目实施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指导价值。 论文综合分析城区规模、空间形态、区位等城市空间特征,明确主要研究对象为空间外展型历史城区,分析该类历史城区的功能定位与土地利用特征以及基本的交通特征,总结历史城区与非历史城区的特征差异;通过历史城区交通出行构成及各类交通方式特征分析,设计6类典型的历史城区交通出行链,总结了历史城区出行方式特征。根据历史城区出行特征,从交通设施配置、交通运行和交通组织管理等方面分析历史城区交通系统特征。 从出行主体、交通出行强度、出行方式结构、出行活动类型等方面研究历史城区步行出行特性;立足于步行者需求,考虑路权保障、景观与环境、服务设施等方面对历史城区步行者诉求进行研究;分析历史城区步行环境内涵及特征,立足历史城区出行特征及步行者诉求,以满足舒适行走、自由行走的角度出发,分析历史城区步行环境发展要求。 通过界定历史城区步行性定义,明确步行性测度指标;从步行设施、街道空间要素、土地利用方式等角度分析步行性影响因素;根据步行性影响因素及历史城区步行环境发展要求,以满足出行者自由行走为目的,从可达性、安全性、便捷性、舒适性、审美性5个方面构建历史城区步行环境测段指标。 根据测算指标建立步行性评价指标体系,明确指标数据获取方法;考虑各种评价方法特点和适用性,采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来构建评价模型,基于专家问询法和问卷调查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建立效用函数,确定单因素和综合评价标准。 最后以南京市老城南地区为案例,通过构建的步行性分析方法对老城南步行环境进行评价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意见。